党旗下的辉煌 展党员风采 树模范形象
  • 发布时间:2010-10-23
  • 作者:xinli01

大庆市第三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系列报道

  2010年6月30日,在我院召开的庆祝建党89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上,院党委授予王晓飞等24名同志为院级优秀共产党员,并向全院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发出了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号召。各党支部、各科室要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开展“学习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使广大党员和职工在工作中学有目标、赶有榜样。第一,要学习他们安于平凡、敢于超越、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种精神是不讲代价、不讲条件的。只有对工作、对病人有这种热爱、奉献精神,才能使得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第二,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他们那种发自内心对病人的爱是高尚品质的体现。要学习他们这种优秀品德,把医院发展、建设好。第三,要学习他们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对工作不敷衍了事,要干一行,热爱一行,干一行,干好一行。医院就象一支“特警部队”,只有平时练好兵,关键时刻才能冲上去。第四,要学习他们身上的团队精神、“螺丝钉精神”。每一个人都是医院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各个零件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有机体。任何一个零件出问题,这部机器都不能正常运转。希望全院干部职工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情系医院、爱岗敬业,勤奋钻研、奋发进取,科学管理、开拓创新,优质服务、乐于奉献,勤政廉洁、真抓实干的精神品质和工作作风,为深入实施“更新观念,健全功能,拓宽发展空间;创新模式,战胜偏见,打造三甲名院”发展战略、实现医院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冯士娟同志事迹材料

  冯士娟,大庆市第三医院精神七疗科护士长,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30年,她以踏实的工作,热情的服务,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曾获得大庆市十大杰出女性、大庆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大庆市优秀护士、大庆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大庆市“三八”红旗手、院优秀护士、院“十佳”青年、院先进个人、院“最佳质量奖”、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以身作则,发挥好带头作用 。为了恢复病人的正常生活,她在工作中注重指导病人的康复训练,多年如一日地检查病人的个人卫生、床铺整理、生活用品摆放、把好病人生活质量关。近两年来,七疗科病人数较多,前几日已达到72人,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非常紧张,经常是一人顶双岗,她经常是加班加点中午不休息,人员不够时主动顶岗,脏苦累的活都干在前头。今年春天,来了一名癔症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兴奋躁动、大喊大叫、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幻觉、妄想、已五天没有进食、生活不能自理、护理极不合作。她带头为病人喂水、喂饭、喂药、做口腔护理、插鼻饲、扎点滴,做护理时有时病人将鼻涕、胃内容物、饭菜、药等喷到床上、被上、衣服上、满身都是,但她从不嫌脏和累,亲自为病人擦洗身子、更换床单、被罩,有时恶心的回家都吃不下饭。在工作中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收取病人的好处,由于她平时工作待病人服务非常热心,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家属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经常有家属送给她100—200元钱,她能推辞的就推辞,不能推辞的有的为病人交了住院押金,有的给病人记到帐上做零用钱。在工作中,她坚持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做到,工作不分份内份外,经常下夜班不休息连轴转,每年义务献工20多天。她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护士长,一名共产党员,各项工作处处走在前头,使她所在科室的病区管理、环境卫生、医疗护理、康复质量一直名列前茅。

  二、从小事做起,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从外行人看来,精神病人丧失理智是没有情感的,但事实上,住院精神病人大部分都有理智和情感,他们也和正常人一样,需要理解、同情、爱护和尊重。为了保持护患关系的和谐健康,在平时工作中,她本着“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突出人性化服务,把人文关怀融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称呼上按病人的年龄、职务、文化等亲切地称他们为张师父、李科长、小王等。每周为病人洗澡、理胡须、剪指甲一次,病人洗完澡后她都为病人准备好了换洗衣服。使病人人格得到了尊重,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它还经常为他们发放零用钱、购买食品、生活用品、尽可能给他们一些关心和照顾。每到春节,为了让病人能渡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她都组织科内人员布置活动室,为病人买来水果、糖、花生、瓜子等节日食品,从三十晚上至初五每天都有一份食品供病人享用,增强了病房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减少了病人对亲人的思念,使病人安心住院。她还经常深入到病人中间了解情况,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病人张某,患有精神病多年,曾多次住院治疗,去年七月份家里又将其送进了医院住进了七疗科,刚来病房时,病人由于受症状支配总想外走、兴奋躁动、饮食睡眠差,经过一段治疗和护理,病情逐渐好转,但病人整日闷闷不乐,忧虑重重,她便主动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原因,原来病人犯病时在家砸了很多东西并打了爱人,住院后家里一直无人探望,经过几次劝导,家属来院看望了病人,使病人情绪好转,安心住院治疗了。平时病人的衣服破了、扣子掉了,她都带头组织护理人员为病人缝好钉上。这些都是琐碎小事,每天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和病人康复,她正是从这些小事入手,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三、加强病房管理,注重抓好安全护理。每天上班后,她都巡视一遍病房,检查夜班工作完成情况、病区环境卫生、床铺、用物摆放、安全设施、病人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病房井然有序,病人在舒适安全的环境里接受治疗,然后整理一天的护理工作思路,在交班会上有条不紊地安排,对重点病人提出指导性防范意见,使白天工作忙而不乱,中午经常不休息,晚上挨个病人检查一圈,交代好注意事项后才下班回家,有时到家里随时想起什么事,马上打电话指导护士。在平时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每天进行安全检查,凡对病人构成危险的物品均不能带入病房或保留在病人身边,如腰带、火机、刀剪等,做到警钟长鸣,重点病人床头交接,对有严重自杀、伤人、毁物、逃跑的特殊病人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有先兆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把好服药环节,保证病人服药到胃,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做好病人的心理疏通工作。病人陈某,32岁,15年前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今年5月份第二次住入七疗科,当时表现失眠、多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流露出自杀的想法,医生下了防自杀医嘱,按照规定她立即向护理部做了报告,并及时组织护理查房,针对病人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在揭示板上一览卡上重点标志,让大家引起注意,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但在加维思通的过程中病人的情绪又有所波动,说自己被疾病折磨的很痛苦,在三天之内用衣服吊在暖气管上了断一生,针对病人的情况,她就主动找病人谈心做心理疏导工作,给病人讲人生的意义、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要求护理人员做到病人的行动不离开护士的视线,重点监护,同时调动恢复期的病人协助监护,经过医生为病人及时调整药量和重点监护及心理疏导,使病人情绪好转,转危为安未发生意外。

  四、学好业务技术,提高疗科整体护理水平。护理工作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护理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对护理工作有了新的需求,而精神科病人不同其它科病人,他们往往受病态思维支配反应迟钝,而不能正确主诉,掩盖病情。因此,要求精神科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对病情要有预见性,要掌握各学科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她特别注重护理查房,每月除常规组织两次查房外,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查,并把每次的查房结果和注意事项张贴在揭示板上,护士看后并签字,让每名护士都知道那些病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她还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急诊急救知识等,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应激事件处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她严把技术质量关,定期为护士讲解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和规范,认证精神症状,对不懂的知识,虚心向医生请教,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使护理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她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006年参加了护理本科自考,2007年12月毕业。另外,她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几年来共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并在国家、省级杂志上发表。其中一篇分别在大庆市及黑龙江省获三等奖。

  冯士娟同志在精神科管理开放化、生活家庭化方面做出了艰苦努力,她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对病人康复工作实行标准化、程序化、优质化、科学化管理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她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医清廉,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王晓飞同志事迹材料

  王晓飞,男,196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兼职教授,现任二病区主任。1984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神经、精神专业),毕业后在医院一直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1993年1月起担任科主任工作至今。担任科主任工作17年来,始终兢兢业业抓业务,认真细心看病人,病区住院病人的安全工作紧抓不松,经营管理病区有条不紊。

  他始终认为专业技术科室就要以抓业务工作为主。17年来,他紧紧围绕着业务工作这个中心紧抓不放,无论是医生医疗文件的书写、三级医师查房、组织疑难病历讨论、组织院内外会诊,还是执行高级医师首诊负责制等,他都抓得非常到位,做得到位。2010年1月11日入院的病人包某,由于该病人入院时极度兴奋躁动,王主任就到病室看此病人,当他看到该患被约束的右前臂肿胀、检查右手拒按时,当即决定,立即肌注氯硝西泮控制其兴奋症状,待合作后立即拍片检查。后拍X光片结果是右尺骨克雷氏骨折。王主任让经治医生将该患的丈夫召来医院,告知病人骨折之事及其骨折的治疗。病人的丈夫及时来院后开口便对医生说,因媳妇犯精神病打家人,他在家时打了媳妇,打得挺狠,把她打倒了。接着,王主任与经治医生一起客观地告知患者的丈夫:此骨折系在医院外形成的,与院方无关,对此说明。患者的丈夫完全接受此事实,带病人到综合医院对病人的骨折进行处置,之后将病人送回医院继续治疗精神疾病。此件事情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但保证了该病人躯体疾病的及时诊治,也保证了该病人安全地住院治疗精神疾病,因此避免了不安全隐患的加剧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王主任不仅对业务工作抓得紧,对看病治病这项技术工作做得也好。他查房看病人认真细心,对下级医生提请看病的每一位病人,他都如此。对于检查合作的病人,他首先要问诊的就是该病人既往有无躯体疾病,如有,就问都得过什么病,每一个病都有什么症状,是否看过此病,是否用过药,疗效怎么样。王主任问得特别仔细,而且边问边记下来。其次在给病人做精神状态检查时,他的问话具有他自己的独特性,既有艺术性,又有技巧性,病人的精神症状不用诱导就自然而然地说出来了。有的下级医生有时半开玩笑地对王主任说:“你今天查房,她(指所查的病人)说得最多”,“你查房时病人有这么多症状,我查房时都没有”。王主任听后嫣然一笑。

  2009年1月12日,病区入院一名20岁的女患者谭某,入院时处于兴奋状态,入院第四天该患卧床不动、不语,经治医生请科主任查房。王主任查房见该患卧床不动,对言语刺激及疼痛刺激无反应,表情茫然,肢体无自主运动,额部微汗。王主任当时判定该患者有意识障碍、疑诊脑炎,他当即就报告院医务科说明患者病情,同时向陪护病人的家长告知其女儿目前病情严重性,并建议应立即转院治疗,以免贻误病人的治疗时机。病人家长完全同意转院意见,当即转出。后经王主任随访,该患在大庆油田总医院住院治疗,被确认为病毒性脑炎。

  王主任抓医疗安全工作与抓医疗业务工作并重,多年来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他常说,安全是前提,没有安全就什么都没有。安全需要质量来保证,同时也离不开责任心。

  2010年正月初四早上,王主任来病区想查看一下住院病人情况,如没事儿就想回老家肇州与家亲人同乐。他到病区一一询问后听值班护士说,长期住院的病人高某早晨吐了。王主任遂去给高某看病,查体见其腹部腹胀明显,听诊肠鸣音弱,当时就考虑是肠梗阻。王主任与值班护士一起陪高某去X光室检查,透视结果确实是肠梗阻,王主任立即打电话给经治医生张树龙,请他来院共同下达治疗方案。虽然是长假休息,可他天天都来病区查看这个病人。几天后,患者高某的肠梗阻被解除了,可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却使他未能回老家与家亲人共度春节。

  王主任不但有较丰富的看病治病经验和管理经验,他还有一定的经营理念。他认为,管理固然重要,但管理的关键是经营,经营好了,好管理。

  王主任办公桌上有两张纸,他说这是病区的“帐单”,他要天天经营这两张纸。一张纸上记载着每一天的出入院病人数及住院病人总数,他动态地观察着住院病人的数目,到月底他一汇总,一个月的出入院病人数就出来了,床位使用率出来了,病区的收入出来了,而且他还将这些数字与往年同期做对比,看看这些数字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最后进行解析,下一步该怎么做。另一张纸上记载着新入院病人的姓名、年龄、重大躯体疾病史及重大躯体病情况,还记载着各个下级医生所收治的病人数及出院病人数。王主任说,从这些内容中,不但能了解病人的病情情况,还能看出各下级医生的工作量,更便于分配下级医生的工作。

  王主任所领导的病区这些年来住院病人数一直不少,在全院临床科室中一直稳中在前,有时还名列前茅,这也许是因为王主任多年来始终经营着这“两张纸”的缘故吧。

  王主任人品好,为人忠厚老实,做事善良务实。他自己办公桌上有一个座右铭:行善事积德,做正人长久。他也常常说,做人要行善积德,做事要积少成多。这些年来,他一直按照这些信条和理念对待同事,对待病人及其家属的。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