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一批赴川心理援助队员 彭龙颜
我们是在震后一个星期到达灾区的,面对昨日风景秀丽的人文景观变成眼下的满目疮痍和幸存者惊恐、呆滞、绝望的面孔,我的心在流血,不顾疲劳,不顾余震,不顾水土不服,立即奔赴心理救助现场。
灾后一周到三个月,是心理援助切入的最佳时期。灾民从心理麻木开始对灾难不断回顾,劫后余生,容易使他们产生后怕、绝望、自责、怨世、攻击等诸多负面情绪,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理和精神疾患。
什邡市红白镇红白小学的一名男教师,地震发生时,他没有课,正坐在教研室和同事聊天,突然间天崩地裂,大地震发生了,他和同事迅速跑了出来,眼前的操场在剧烈抖动,大地在震裂,回头看教学楼瞬间倒塌,全镇也同时夷为平地。眼见得学生们的头、胳膊、腿在废墟堆上或露,或挂,其景极为凄惨,触目惊心!而他九岁的儿子刚才还在教室里上课,随着楼倒屋塌,孩子也不见了踪影。他的精神遭受了摧毁性打击,反复讲述儿子生前的顽皮与可爱,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
宏达集团一位中年职工,地震发生时他的妻子被埋在里面,他疯了似的冲进去喊妻子,开始还可以听到妻子应答,让他快救救她。他找来两个朋友帮忙,把妻子上身扒了出来,但腿压在预制板下,硬拖出来后,腿折了。妻子被救出后,只喝了一杯牛奶,就闭上眼睛了,但还有脉搏,他喊救人,但道路堵塞,最后妻子眼睁睁地死在他的怀里。给他留下终生的痛悔,每天他都要带着8岁的儿子到妻子坟墓前祭拜数次,既不能原谅自己,也充满怨恨……
这些人,我们原本素不相识,但那一刻,巨大的同情和关爱让我们的心瞬间靠拢,他们就是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虽然救人心切,但面对刚刚失去亲人的同胞,不知深浅自来熟不行;漠不关心,以局外人自居不行;居高临下,充当救世主更不行!如果不注意方法,直截了当触及对方,人为地撕裂他们还在淌血的伤口,他们很可能永远对你关闭心灵的大门,那时彼此相对,却咫尺天涯,此后的心理救助工作就会流于形式。所以,必须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付出真爱,才会达到心灵的共鸣。
前面提到的那位失去爱子的男教师,整天目光呆滞,不思茶饭,对生活已丧失信心。我们从关心日常生活开始为他做心理辅导,开始他无动于衷,到第三次做辅导时,他已肯跟我们讲出心中的痛苦了。
对那位成天自责救妻子晚了的灾民,我对他说,你的儿子已经失去母亲,你现在是他唯一的亲人,你应当怎么办呢?他先是长吁短叹,经过多次反复交流、沟通,他终于拉住我的手说:“你说得对,人死不能复生,我要把儿子抚养成人,让妻子在那边放心!”。
灾区的20天,时时考验着我们的党性,检验着我们做人的意志、品性和良心。尽管我们身心疲惫,但灾民有权力痛不欲生,我们却没权力悲形于色。当时还有余震和可能发生的疫情威胁,最大一次余震达6.4级。有一次我们乘车冒雨去红白镇,所行驶的公路一侧是震后松软的山体,一侧是十几米深湍急的河流,不断发生的余震使山上的滚石随时都会砸下来,情况十分危险,但作为一名救援人员,个人的生死和大量需要救助的灾区人民相比,真是轻若鸿毛;工作环境的险恶与承受躯体和心灵双重创伤的受灾群众相比,更是不值得一提!
这次救援,让我切实触摸到在灾难面前人们心手相牵,共渡难关的人性美好,我时时被奉献,被勇敢,被舍生取义所感动,它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漂洗着我的灵魂,锻造着我的内心,提升着我的品格,使我的心灵不断升华!这是一段给我有限生命淬火的时光,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其实灾难并不可怕,人类就是在磨难中不断成熟、成长起来的,多难兴邦,灾后的中国人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与凝聚,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最可期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