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米粒是在心理病房,查房的时候她偶尔偷偷地看我一眼。听说她是一个悲观厌世、极度怕人的小姑娘,不敢和人说话,更不敢与人接触。后来慢慢地我才知道她已经18岁了。米粒原本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姑娘,然而儿时的一场意外,颠覆了她的人生。
小学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把米拉放在寄宿学校。监管阿姨疏于管理又缺乏细心,米粒在与小伙伴们打闹时,不慎摔伤,颅脑左侧受损严重,医院几次下了病危通知。当时医生对她判了“死刑”:就算她活下来,以后的生活、说话等基本功能都将受到严重影响。米拉的父亲受不了压力,患上抑郁症,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米粒妈妈肩上。但是后来上天眷顾了这位可爱的姑娘,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米粒不但重返校园,还学会了用左手写字。要强的她一直努力学习,并考入当地的重点初中,但米粒的快乐时光也伴随着入学结束了。
进入青春期的米粒,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由于身体的缺陷,她开始害羞,不敢与同学交往,更喜欢独来独往。即便这样,班里的熊孩子们还是注意到了这个和他们不一样的米粒,便开始以捉弄她为乐趣。那些熊孩子们不但嘲笑她走路一瘸一拐,还说她写字慢而且字还丑,于是给她起个绰号叫“丑八怪”。她的课桌常被人翻乱,书丢得到处都是,她要费好大力气才能把书本归位。最让她难过的是同学们都把她当怪物看,没人和她玩,更没人和她说话。委屈的米粒向家长和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但老师和家长都把这当作孩子们的恶作剧,安慰米粒几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长期的精神压抑让米粒感到窒息,她渴望父母理解,希望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但这些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奢望。她心中的苦闷无处排解,渐渐地有了躯体症状,心慌、胸闷、疼痛、失眠,喉咙有异物感。家人带米粒去综合医院检查,也没查出毛病。受人戏弄的日子慢长而无望,有一天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的米粒彻底爆发了,她撕坏了所有课本,用拳头捶打书桌,声嘶力竭地向妈妈哭诉:她讨厌上学,讨厌学校,讨厌同学们的嘲笑!她恨老师不关心她的处境,恨父母从来没为她着想。她无法忍受这样的氛围和生活,她不想上学了,她要离家出走!父母被米粒的话惊到了,赶紧带她到大庆市第三医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儿少心理单元寻求帮助,被诊断为“混合型焦虑抑郁”。
在儿少单元,心理医生了解到,同学们的孤立和嘲笑已经改变了那个开朗自信的女孩。而父母和老师在米粒受到嘲弄时没有给予有效的倾听和保护,让米粒的负性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她每天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变得异常敏感和自卑。她也试着逆来顺受,学着伪装自己把笑容写在脸上,把痛苦秘密藏在心底,不再和老师家人表达。但她内心感到无比羞辱和愤怒,她依然无法承受这一切!压抑久了,她的心理开始崩溃,尝试用自残方式来自我解脱。她曾经用整晚熬夜得心脏病的方法以让自己早点死去,也曾在手臂上划了无数条血道。即便每天都做噩梦,她也不觉得恐怖,她觉得生无可恋,她想早点离开这个无情的世界。
暴力殴打、虐待以及肢体冲突,这是大部分人理解的校园霸凌,但校园霸凌远不止于此,还包括言语霸凌、社交霸凌等多种形式。言语霸凌以辱骂、羞辱等强硬方式,和取外号、说脏话、间接威胁性谈话等软性方式为主。社交霸凌则常见于社交孤立、诽谤、传播流言等,鼓动同伴孤立同学、散布谣言毁坏他人名誉、说点讽刺的话挖苦同学、弄些恶作剧捉弄别人……但很少有人真正地认识到这些行为也属于校园霸凌。甚至有的老师和家长对此也无动于衷、淡然处之。从本案例中米粒在学校的痛苦经历可以看出,“校园霸凌”对青少年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仅导致受霸凌者身体上的伤害,也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抑郁、焦虑、悲伤、孤独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造成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进而产生逃课、休学、辍学、自伤、自杀等中止学业甚至生命行为,长期遭受校园霸凌的学生,还有可能患上人格障碍,造成一生都难以摆脱的阴影。因此,我们强烈呼吁:请全社会都来重视校园霸凌,大家伸出援手救救那些饱受凌辱和残害的孩子们吧! 儿少单元 刘莹 任凯
联系电话:888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