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很少钟爱于某一首歌曲,但这首莫文蔚演唱的《当你老了》,配上她略显沙哑的嗓音,听起来是那么令人伤感,那么让人欲罢不能。是啊!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我也是。虽然现在我还年轻,但作为一名服务于老年人的医生,我或许提前领略了那个阶段,了解了有些老人的无奈,他们不是闲来无事的回忆青春,而是无奈地只剩下青春能回忆了。
我喜欢这些老人们,虽然他们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他们总有一颗关爱小辈的心,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告诉你,他们也有一颗无助的心,期待着,信任着。我享受他们的关爱,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的信任,用他们喜欢的、类似于哄小孩的方式,给予他们安全感,让他们即使忘了所有,也能因一丝善意而心平气和。
81岁的于爷爷,步履蹒跚,行动缓慢,他刚来时总是笑眯眯地说着“好”、“谢谢”,我特别喜欢跟他说话。但他的家人们却十分痛苦,他的女儿于阿姨说:“我爸以前特别随和,这几年变得不像他了,脾气特别大,稍有不顺心便发脾气。整天心烦,看见我们也烦,看不见还不行。别看他对你们医生挺客气,对我们可是不行”。家人们都认为他变得古怪,但没有人发现,他连自己家住在哪都说不清了,不知道今夕是何夕,不知道一年有几季,不知道中秋节吃月饼,连从前张口就来的简单算术,也都不会了。当我把这些告诉于阿姨后,她很震惊,她竟然不知道,从前无所不能的老父亲竟然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他连记忆的能力都逐渐失去了。于是于阿姨陪老父亲住进了大庆市第三医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老年单元,经过20多天的治疗,于爷爷不再心烦了,也不再暴躁,他会平和地说话,他告诉我:“虽然我脑子不行了,许多东西都忘了,但是还好,我还记得点过去。”
小王嫂子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人很踏实,勤劳肯干,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但最近却有一个问题很让她困惑,也让她痛苦。她与婆婆在一起生活近20年,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不知道的都以为是母女,而婆婆也亲热地叫她“老姑娘”。但不知从哪年开始,婆婆不知不觉就变了,变得挑剔、刻薄,从前的随和逐渐消失,她们之间的矛盾逐渐形成了。本来以为是因为公公有病,婆婆压力大导致了性格改变,因此小王嫂子总是尽量对老人好。但慢慢地,她发现婆婆总是拿东忘西,记忆力远不如从前。东西找不到便说被偷了。有时同样的一句话,婆婆能反复说十几二十遍,但她自己却记不得了。婆婆开始到哪都说儿媳妇不好,说她不给饭吃,不给买新衣服,还说自己很穷,儿媳不给钱花。万般无奈下,小王嫂子想到了我,她说:“妹子,我真不知道她是怎么了,如果不是你哥了解我的为人,我们夫妻感情肯定受影响”。我告诉她:“你婆婆是病了,她丢失了一段记忆,接着又用一段虚假的记忆填充上了,所以她才会有这样的表现”。小王嫂子说:“既然是病了,那我们就治,不论什么结果我们都能接受”。经过治疗,婆婆的“胡说”消失了,虽然丢掉的记忆不会再回来,但好在,她们的感情还在。
最近电视剧《都挺好》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这部电视剧不只是内容好,而且非常真实,它将“老年痴呆”搬上了荧幕,让更多人能关注一下父母,让更多的病患能意识到早期的治疗。让那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老人们,被理解,被接受......
世人对“老年痴呆”均有误解,认为得了病就是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实际上他们只是丢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记忆。而他们的感情却没有丢,他们的心也还在。有人说,如果没有疾病及意外,我们每个人都将死于“老年痴呆”,只是早晚不同。所以不要谈“痴呆”而色变,即使你不谈,它也就在那里。就像小王嫂子说的,得病了,治就完了,不会有更坏的结果。就像于爷爷说的,虽然我不记得现在,好在我还有过去。
当他老了,我真希望,儿女绕膝,关爱仍在;当他老了,记忆丢了,但我们医生却不予回避,从容以对,奋力挽回!
老年单元 聂薇 电话:888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