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这个词,我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家,对于很多人来说,又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当我们悲伤、失落、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家,因为家会给我们安全和庇护。可你能想象得出吗?一个21岁的孩子,因为他想逃避回家,却选择了自杀,在花一样的年纪里,是什么,让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让我们带着尊重、好奇、同情的态度,走进他的故事里吧。
小刚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从2013年第一次入院后,已经陆续住大庆市第三医院三次,每一次住院的表现和病情都在持续得加重,学习成绩也在直线的下降。后来与家属沟通才得知,出院后小刚回到家里就自行停药,他一直认为,坚持吃药会使他的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以后不能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家人对他这样的做法也是不闻不问,这也是导致他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这次住院是由他的父亲送来的,交代我们小刚是自杀未遂从其他综合医院才抢救完送来住院的。小刚一直闷头不语,不声不响地坐在床上,默默地听着父亲交代他的情况,周围的人和事似乎对他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他也漠不关心。身上的衣物污迹斑斑,头发凌乱,从他空洞无神的眼睛里,我甚至看不到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光芒和希望。
刚住院的几天里,我都是借着整理床铺,协助他洗漱的事由接近他,想和他攀谈几句,但他总是用面无表情回答我。直到有一天,我从他家人口中得知,他偏喜爱甜的食物。于是,我便拿着奶糖,坐到他身边,打开一块儿,放进嘴里。我故作享受地,不经意地问他:你要不要来一块?他第一次没有转过脸,而是怔怔地看着我手中的糖。我递了一块儿过去,他迟疑了一下接过了糖放进嘴里,我问他甜吗?他默默地点了点头。于是我趁机告诉他,我也爱吃糖,以后想吃了随时来找我。以后的几天里,他会时不时地来到我身边,只是默默地站着,看着我不说话,我问他是不是想吃糖啦。他就眯起眼睛,微微地点了点头,就这样我用糖和他慢慢建立了友谊。后来有一次整理床铺时,我忙得满头大汗,他走到房门口看了看我,第一次,用小小的声音对我说:要帮忙吗?护士,我被子叠得很好。我转过身看了看,原来是他。于是很高兴地答应了。在整理房间的过程中,我看他心情不错,就趁热打铁地和他聊了起来。
原来他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的变故,他选择了参加工作。由于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对于工作的压力,也不懂得如何排解。在一次和领导发生争执后,他第一次发病。在被家人接回家后没有受到重视,休养了一段时间,又继续在家周边打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总感觉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周围的人对他也是忽冷忽热、指指点点,背地里总会有人想要害他。后来,他急于逃离这样的生活,出逃几次,都被家人寻回,直至2013年第一次入院。接下来的日子,让他觉得犹如噩梦。每一次入院,家人对他都不闻不问,出院后也是将他随意安置,他感受不到家里的温暖和父母的爱。相反,他觉得父母每天都在监视他,都在预谋除掉他,他记不清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久。只是前些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100片桉民(AN MIAN)药,于是,他下定决心要逃离这样的生活,摆脱周围人的另类眼光。我问他是一直都觉得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吗?周围人都在害他吗?他摇了摇头,告诉我也不是。只是,有的时候睡不好觉,连续几天不睡,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非常恐怖,每个人对他都是居心叵测。于是我又问他,你的父母真的从来都不爱你吗?你从小到大都没有感受过他们的爱吗?他思考了片刻,告诉我也不是。以前在家,母亲经常给他做他喜欢吃的,家里也都是按着他的喜好,由着他来。我看着他,很郑重地问了他一句,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态度才是亲生父母该有的呢?他很吃惊地看着我,眨了眨眼睛却不说话了。我告诉他,你不要着急想这个问题,你也不用现在就回答我。我们可以晚一点再聊这个话题。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从护士口中听到小刚最近进步非常大,总是十分主动地帮助其他患者收拾卫生、整理床铺,还能主动帮忙扫地、拖地。
一天我当班儿,远远地就看见他站在病房门口等着我,看到我,他突然跑过来,看来他今天心情还不错。我走上前去微笑地问他今天怎么样。他十分高兴地告诉我:“护士,我想明白了。我的父母就是我亲生的父母。因为除了他们,没有人会那么无私地对我好,以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去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我这么做是不是伤害了他们?”。我告诉他:你的自杀行为,让你的父母十分为你担心,也会让他们变得很自责。小刚低下头,又开始陷入了沉思。“护士,那你说以后我该怎么办?”他说。我问他:“那你还希望再次住院吗?”。他摇摇头不说话。我说:“如果你不想再回来住院,你应当怎么办?”。他看着我:“那我就好好配合医生按时吃药。如果我再睡不好觉,我就提前来找医生”。我笑着说:“你知道得还挺多嘛!”。他笑了:“这些我早就知道了。平时护士做的健康宣教和疾病知识讲座我都听的”。
看着他的笑容。我突然觉得在我面前的这个生命。在以后的日子里,或许就会变得不同了。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发病,患者和家人漠不关心和随意放任的态度。这样的漠视,往往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带来更坏的影响。小刚是幸运的,至少在他选择放弃生命的时候,还有家人的挽救。家这个词,对他来说也不再是那个冰冷、无助、想逃离的地方。
当然,还有我们 ——这些佑爱生命的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在随时准备帮助他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一病区 肖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