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考入高中后更与环境格格不入,尽量不与人接触,行为诡异。一次有一个同学主动找到他,说他愚昧无知、固步自封、比较保守,要开导一下他。患者勃然大怒,冲上来就与同学厮打。说自已是武林高手霍元甲的传人,高喊:反清复明,回家后胡言乱语,整夜不睡觉。后来发展成控制不住地咬指甲、咬嘴皮、反复洗手。这个时候家长才引起重视,带他去了很多医院,医生都说他是强迫症时,家长不能够接受,觉得是误诊,医生开的药,也怕对孩子大脑有刺激,不给服用。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打骂父母。说师傅叫他去“华山论剑”,不穿衣服就往外面跑。这时候他的父母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带他来到大庆市第三医院就诊,医生经过会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十一年来,他先后七次住院,每次住院治疗,疾病都会得到缓解。可是回家不久,父母就觉得病好了,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刺激大脑等多个理由,自行减药、停药。导致病情复发后再次住院治疗。每次医生和护士,都反复和他的家人宣教,告诉他们长期用药的重要性,可是每次回家后他们都要自行停药。这使他的病情未达到完全缓解,发胖、肝功能损害,自知力缺乏,让他一点一点地走向衰退!
最近他又来住院了,每次和他交谈,我都会想起十一年前那个有礼貌的小男孩,那时的他,是那么的善良,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他对我们都会很客气。现在的他,肥胖,自言自语,不讲卫生,易激惹、爱发脾气。我常常想,如果当初他的父母,多听听专业医生的话,不那么一意孤行,他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吗?还会反反复复的入院吗?
象这样的患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这也是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的悲哀,他们本人没有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愿意吃药。家属更担心吃药会把患者变傻了,不让患者服药。那么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真的会使患者“变傻”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遵从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在临床上,确实有些患者在服用某些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后,会有表情呆板、动作迟缓等表现。家属就会据此认为,抗精神病药会把人吃傻了。其实上述表现只是部分抗精神病药物镇静等副作用的反映,患者的智力其实并未因服药而有所下降。在精神分裂症症状获得完全控制后,通过药物减量甚至停药(完全好转者),就可以使其反应迟钝的临床表现得以减轻或完全消失。所以说,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会对患者的智力造成影响,患者不会因此“变傻”。反而由于不吃药或吃吃停停,让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最终让他们一点点地走向周而复始的衰退境地,貌似变“傻”了。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药,以免贻误病情,最终出现精神残疾。 一病区 赵艳红
11年前,病区来了一位大男孩,他帅帅的,很有礼貌,但是他的胆子却很小,说话时不敢看别人的眼睛。他小学二年级时就无诱因发病,表现为易激惹、乱语、疑心大。在一次体育课上,患者在玩雪时觉得背后有人在骂自己,回头看时身后没人,就怀疑是同学骂完后跑了。于是就找一个平时自认为关系不好的同学理论,同学不承认,他就骂同学敢做不敢当,相互发生了一些肢体冲突。他觉得此事之后,同学们就把自己当作戏弄的对象,很多人不再和自己玩了。
初一军训时,同学趁他睡着了脱掉他的裤子,他觉得颜面尽失,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笑柄。他开始研究武打,想借助高强的武功制服同学。后每觉得受到嘲讽时,就用在影视中学来的武林动作,对同学拳打脚踢。他不擅长社交,平时爱打游戏,遇到自感没有敌意的同学,就学大侠的风度,行拱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