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 发布时间:2019-11-03
  • 作者:xinli

癔症的分型

       癔症,可解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癔症之分离型(分离障碍)。以精神症状为主。 癔症患者常在精神刺激后发病,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情感失调,患者的情感色彩浓厚、夸张、做作和易受暗示。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多见,意识活动局限于与情感体验相关的内容上,给人一种向外表露或“尽情发泄”的印象。有的自觉十分委屈;有的惊恐惶惑;有的情感爆发,易激动,甚至有大哭大笑,捶胸顿足,以头撞墙,在地上打滚,手舞足蹈,撕毁衣物,乱唱乱骂等戏剧样表现;有的昏睡;有的过度换气;有的抽搐发作;有的自称是“狐仙”、“黄仙”,用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以博取旁观者的注意和同情,越是在人多的场合,发作越厉害。清醒后对发作中的经历仅能部分回忆或完全不能回忆。
       癔症之转换型(转换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障碍。可发现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详细检查却未发现相应器质性基础,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常见的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觉过敏、感觉减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官障碍,如癔症性耳聋、失明和癔病性呕吐、呃逆,过度换气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如何防治癔症

      如何防治癔症呢?首先,要正确认识癔症的发病机理。癔症患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与精神因素和易受暗示作用有关。一旦诱因消失,患者会霍然而愈。
       第二、癔病发作时,尽可能减少过多人的围观,维持好病人周围的环境,使之安静,避免嘈杂,从而避免因他人的言语、行为、态度不当,会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素,造成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
     第三、癔症发作与患者强烈的情感性、夸张性和易受暗示性的性格特点有关。在遇到外界不良刺激时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并且不会使用良好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做自我保护,因此这类患者要学会完善性格、开阔心胸、处理紧张人际关系,以调整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第四、尽量减少负性刺激。癔症的发作往往与负性刺激关系密切,癔症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往往都是在负性刺激作用下发病的。诸如亲人死亡或其它不幸意外遭遇,自尊心受挫,人格遭受侮辱,家庭不和,父母冲突,父母对孩子态度生硬,同学之间的纠纷等所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或其它种种内心痛苦,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某些躯体疾病、疲劳、健康状况不良等原因也容易促发本病。
    第五、癔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及其他疗法为辅。心理治疗的方式有暗示治疗,系统脱敏治疗,家庭治疗等等。对于癔症患者,亲友应多给予关心、同情、安慰,随时化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促使症状缓解。严重时要立即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心理保健咨询单元   康珊珊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