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陨落,谁之过
  • 发布时间:2019-11-03
  • 作者:xinli

     就在前几天我听到一个不幸消息,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自杀了,真没想到她才二十岁会放弃自己的生命,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得知她平时爱发朋友圈、晒照片,那天她发了一张奇怪的照片,展示了自己胳膊上的十二道刀痕,都是她用刀片割的。有朋友在照片下面评论说:“你这样做,父母看到多伤心”。她回复道:“不可能!父亲打我,与其让他打死,还不如我自己来!”。没想到后来就听到她自杀的噩耗。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会自杀!朋友告诉我小敏小的时候,母亲车祸去世,父亲从此没再重建家庭,辛辛苦苦把她养大。高中毕业后,小敏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男友也提出了分手。失恋、失业的双重打击,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崩溃,何况小敏属于那种性格特别敏感的孩子。
       小敏的父亲是个很负责任的好爸爸。但是小敏爸爸的爱对小敏而言,真正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从妈妈车祸去世后,小敏爸爸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经常喝酒消愁。他的脾气异常暴躁,动不动就拿小敏出气,她是被爸爸从小打到大的。她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爸爸为什么打她,被打时如果逃跑或者反抗,她就会被打得更重。妈妈刚去世那段日子里,她晚上躲在被窝里哭,白天看父亲脸色行事,回家后不敢说话,没事就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她情绪变得很糟,经常疯狂地撕书、用头撞墙。 
       后来,她长大了,出落得非常漂亮,班里有两个男同学有事没事地接近她,给她写情书。小敏非常害怕,不知道怎么办,从此对班里所有男生都冷着脸。一次感觉女同学在背后讲她的坏话,她去找那个同学对质,同学不承认,骂她神经病。她气得不行,把课本摔了一地。渐渐地班里的同学不再理她了,男生觉得她高傲冷漠古怪,女生总对她说些不阴不阳的话,小敏心里特别难过,又无法诉说,内心非常崩溃。回家后用刀片割自己的手臂,看到鲜血后,她觉得心里的痛苦减轻了。
       小敏讨厌上学,每天感觉很空虚,没读完高中就辍学了。她做过几份工作,但没干多久,觉得老板很“白痴”就炒了老板的鱿鱼。不能上班赚钱让她觉得自己很没用,后来索性不出门了,每天上网混日子。在网上她认识了几个男人,谈了几次轰轰烈烈的恋爱,最后都分手了,因为她无法容忍他们的“伤害”。后来,一个大学生走进了她的生活,男友非常宠爱她,无论刮风下雨,都会给她买想吃的东西,无论她怎样无理取闹,男友都会惯着她。有一次,小敏看到男友和一个女孩在餐厅亲昵地吃饭,回家后她又割腕了。男友接到电话后赶到她家,把已经昏迷的小敏送到了医院。他在微信中解释那天是在为表妹过生日。“我们分手吧”这是那天男友在微信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然后就把她拉黑了。
       小敏呆住了。恋爱这一年里男友从未提出过分手,虽然他曾经说过,说分手就是他们真的要分开了。小敏非常生气,要分手也得由她先提出,“这个混蛋!”她在房间里边哭边骂,把男友送给她的东西都扔了。思来想去,她不甘心,最后按耐不住又去找男友,想问他到底为什么分手。让她没想到的是,一向温顺宠她的那个男孩,大声对小敏说:“我受够你了!”。小敏伤心极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难以承受,她感觉又一次被抛弃了!她内心痛苦万分,一次次请求男友和好,都于事无补。突然中止的恋爱,让小敏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她无法接受这一切。
       从此,她天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头不梳脸不洗。饭也吃不下,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她爸爸看着更来气,经常骂她:“我养你这么大,就是让你天天这样混日子等死吗?多少人连饭都吃不上,你吃穿不愁,小小年纪有什么想不开的!”直打到她告饶为止。邻居实在看不下去,过来劝她爸爸,孩子是不是得抑郁症了?到医院看看吧。父亲听到这话更是暴跳如雷:“狗屁抑郁症,看什么医生?还嫌不够丢人吗?”。
       小敏走了。她是彻底解脱了。我估计她爸爸现在肯定比死去的小敏更痛苦,但是人死不能复生,他们再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痛定思痛,我们不禁要问,到底哪里出错了,让小敏在花样年纪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
       小敏母亲车祸过早离世,带给她非常明显的童年心理创伤,让她有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再加上父亲脾气暴躁,动辄打她、骂她,在她成长过程中不能给予正常的沟通交流和心理支持,导致她非常敏感、自卑,无法建立亲密稳定的依恋关系。同时他也习得了父亲冲动极端的情绪表达方式,无法以正常方式处理不良情绪和内心冲突。在学校无法处理好同学关系,长期遭到同学孤立,内心非常的孤单、忧伤和愤怒;工作中无法与人建立和谐稳定长久的信任关系,挫折感非常强;恋爱时开始很投入,但不能维持长久亲密的情侣关系。持续存在压抑、空虚、愤怒感。人际关系维系困难,情绪高高低低,自我形象不稳定,有自残行为,这些都是较为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人格障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越在幼少时期发生的心理冲突,越容易影响到人格形成。比如长期经受某种形式的身体和精神虐待,在学校遭遇欺凌、霸凌或被同学孤立,家庭中的重大变故等,这些人生早期发生的创伤性事件,会让孩子性情改变,如不经过任何干预会持续性对人格形成产生较大隐患,甚至形成人格障碍。
       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压力增大,许多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殊不知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良好的营养、精心地哺育。更需要心灵的呵护、健全人格的养成,包括积极客观的自我认识,正视现实的能力,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及良好、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在日常生活中,心理有压力时可以表达交流,遇到挫折时可以求助,能适应环境变化,有社会普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不是离群索居、敏感回避、怪异冷漠、喜怒无常,冲动伤人及自残。
       家庭是孩子心理成长的摇篮和助推器。要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社会适应良好的孩子,首先要给他(她)足够的安全感,即无条件的爱和高质量的陪伴。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烦恼和心理需要,及时化解心理冲突和危机。当家长无法解决孩子的心理所求时,要学会求助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支持。   编辑部   姜欣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