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疗法 : 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
  • 发布时间:2019-11-02
  • 作者:xinli

     (上接一版)对于常人而言,大多不太会去想“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生存是人类的本能,就像养育孩子一样,再苦再累,我们凭本能就这么做了,不会去想是因为什么。也有些人有非常明确的活着的理由,那是他在活着的过程中,为生活赋予了意义,比如革命者为自由而活着,宗教人士为了信仰而活着,科学家为了事业而活着......而一旦为生活赋予了意义,活着就变得更有价值了。由此看来,对于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和痛苦的人,对活着失去信心的人而言,如果为生活赋予了某种意义,在面对坎坷时就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实际上,在心理治疗上就有一个流派,叫做“存在主义疗法”,它的创立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作为一个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人,他在二战期间不幸身陷纳粹集中营,凭着“我一定要活着出去见我的爱人和孩子”这一坚定信念,他最终历尽磨难得以幸存,并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在获救仅仅九天后就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存在主义疗法,也叫意义疗法。
       可是我仍然不能确切地告诉这个女孩儿“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因为生命的意义对每个人、在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对于每个人的特殊意义。这就意味着适于她的答案需要她自己去求索。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帮助她挣脱症状的束缚,让她专注于日常生活,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发现活着的意义。
       在治疗初期我和她就设定了这样的治疗目标,“我们不追求让这些强迫思维完全消失,而是要让这些想法对你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最小化”,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带着症状正常生活。所以目前她需要做的是允许这些想法在她头脑中出现,不要与它们做对抗,让它们自然来自然去,重点是把注意力重新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小小的满足与小小的幸福,即“小确幸”。在没有找到更深远的人生意义之前,不妨就把体验生活中的幸福感作为生活的意义。我前一段时间在互联网上看过一个很火的网络公开课,是哈佛大学塔尔宾·夏哈尔教授讲授的《幸福课》,全集23课,贯穿里面的中心思想就是“幸福感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如果能更多地关注积极的、正面的、乐观的事情会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和快乐。这其实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世哲学。
       我对她的指导主要有两个方面。在微观上,我建议她投身于日常生活,用行动代替思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让生活和工作步入正轨。并建议她发展一些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业余爱好,比如说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那都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精华,深入其中不经意间就会有所启迪。我曾经读到过一首俄罗斯诗人巴 尔蒙特写的题为《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的一首诗,里面有这样的一些句子:“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蔚蓝的田野;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连绵的群山;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大海,和百花盛开的峡谷“,每每读起,总会让我的心变得柔软,并心生感恩,活着是如此美好。
       在宏观上,我建议她开阔心胸,用更大的视角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俯视的视角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保持距离或最小化技巧。当我们与问题或者事件本身有了距离感,我们才能获 得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判断。这个方法是把你的生活缩小,把它放在宇宙视角下,从而获得一种分离的尺度。一些人把“鼹鼠丘当做大山”,放大他们的问题,我们可以练习相反的做法——缩小,把我们的视角扩展到宇宙的维度,把大山都变成鼹鼠丘。如果你把自己闷在一间屋子里,那么你的烦恼就是你的整个世界;如果你把参照坐标放在你生活的城镇,那么或许有些人的处境比你还糟糕;如果你的视野是这个星球,那么你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如果你用宇宙的视角俯瞰这个世界,那么你不过是一粒尘埃,你的生命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刹那!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烦恼可以纠结的?!苦也好,乐也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莫不如照单全收。你该做的,就是去好好地享受自己弥足珍贵的今生今世!              (全文完)
     成人单元 主任医师   张曦明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