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认识了她,阿童,今年14岁,个高,她是我在儿少心理单元深度接触的第一个来访者。她活波开朗,很热情,说话很大声,有点兴奋。当时,我并不知道她得的是什么病。等我回到医生办公室,导师提醒我跟阿童相处要注意安全,她告诉我阿童的病是双相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易激惹,生气了会打人。
什么是双相障碍呢?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通常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包括至少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发作。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双相障碍是由多种致病因素(生物-心理-社会)所导致的多维度、多系统水平上的一种精神障碍。有些双相障碍患者的发作形式可具有季节性变化。如:初冬(10~11月)为抑郁发作,而夏季(5~7月)出现躁狂发作。阿童患的双相障碍就是以躁狂发作为主要临床相,而来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儿少单元住院的。
在后面的相处中,我慢慢地了解了这个热情开朗的女孩。也许是因为她跟我性格相似,我们相处得很好。她告诉我,自己的病是因为爸爸酗酒,醉酒后砸家里东西,撕妈妈衣服,跟妈妈吵架引起的。有时候,爸爸还会打妈妈,所以她就病了。针锋相对的父母、满地的碎瓷片、蹲在墙角哭泣的小女孩,是她挥之不去的黑暗印象。
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有没有因为父母吵架而担惊受怕过?哪怕是父母关上房门后传来的低声对骂?小小的我们,缩在被窝里哭,祈祷父母不要吵架不要分开的时候,内心的恐惧有谁知道?而天天生活在父母“战火”中的孩子,又怎么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呢? 面对父母歇斯底里的争吵,许多孩子都会害怕、惊恐,觉得爸爸妈妈不再爱她,他们要离婚,她(他)将无家可归。失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将成为没有人要的孩子!
从小童的病历中,我了解到,她处过“女朋友”,在网络上交的朋友,她跟网友产生过各种矛盾,这也是她生病的诱因。孩子在家庭里没有找到安全感,就会向外寻找,而孩子往往在向外寻找的过程中常常会受挫,因为孩子与别人相处的方式,多是模仿父母相处的方式。父母不合,父母不会处理关系,孩子基本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一个安全和睦的家,而不是“战火”纷飞的家! 儿少单元 黄倩 任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