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是境遇下焦虑的一种。在考生自我调节无效的情况下,可以短时间、小剂量应用抗焦虑药物来调理。药物可以帮助考生缓解甚至控制焦虑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及临场发挥水平,达到最佳应试状态。
临床上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包括新型抗焦虑剂、β受体阻滞剂、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抑郁剂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抗焦虑药物。
1.新型抗焦虑剂。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代表药物有坦度螺酮、丁螺环酮。因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起效时间为2-4周。适用于慢性焦虑者,对体重影响较小。焦虑场景过后可以立即停药,无依赖性及撤药反应。可能会出现眩晕、头痛、紧张、恶心、镇静等不良反应。但上述不良反应多不常见,多不需要处理,多数可以耐受。
2.β受体阻滞剂。临床上常用盐酸普洛尔片治疗考试焦虑,建议考前1小时服用,适用于考前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出现的紧张、心慌、气促、出汗、手抖、尿频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剂量不宜过大,剂量过大时可能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引起头晕及心脏不适。建议考前在医生指导下试服用,预防出现躯体不适。
3.苯二氮卓类药物。一般用于缓解急性期焦虑,可在考前1小时服用。建议用镇静作用相对差,半衰期相对短的劳拉西泮片、奥沙西泮片。
奥沙西泮片起效迅速,半衰期(药效)短,作用时间为5-12小时。劳拉西泮片起效同样迅速,半衰期为12-20小时。建议考前在医生指导下试用,预防出现头晕、困倦等不适症状,达到最佳使用剂量和药效。此药不建议12岁以下人群使用。
4.抗抑郁剂。SSRI这类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同样能用作抗焦虑剂。如舍曲林等药物,抗焦虑作用突出,半衰期适中,适用于慢性焦虑患者,可能需2-4周才能起效。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食欲下降等,中枢神经系统可有头晕、头痛、失眠等,多可耐受。
如果仔细看药物说明书,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比如:主治的高血压药、糖尿病药......患者常年累月在吃,是因为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远远大于疾病对人体的损害。
药物和食物一样,可以通过体内新陈代谢排出体外,短暂使用副作用并不如您想象的明显。但如果考生出现中、重度考试焦虑,会严重影响其正常复习和考试发挥,可能会让他(她)12年来的学习成果付之东流。权衡利弊,这时服用抗焦虑药的优势和效果就非常明显了。 心理医生 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