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黑龙江省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创新廉政廉洁教育形式,层层传导党风廉政建设压力;深入做好巡察工作后半篇文章。
3.深入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院上下掀起一场解放思想的“头脑风暴”,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把解放思想的落脚点聚焦到解决医院发展难题上来,推动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深入推进医改,制定建立医院章程,探索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省市统一安排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机关后勤科室探索实行大部制管理;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
5.加强经营管理,落实全员全成本核算,修订完善绩效分配办法和考核细则。
6.加强精神卫生网络建设,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力度,提升“七率”指标,探索实施慢病综合防控模式。
7.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全院各部门各专业各岗位工作量及人员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核算,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作用;落实全市“双百”人才计划和千里马人才工程,适时调整人才引进计划。
8.坚持文化强院,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提升人文化服务内涵,强化全员服务意识。
9.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扎实开展创新宣传。巩固现有宣传平台,积极开发新的宣传载体和形式,持续放大品牌宣传效应。
10.加强特色专科建设,落实职代会《院长工作报告》对亚专科建设的工作要求。
11.加强精神康复工作,争取建立洗车场,不断丰富室内外康复形式和内容,探索建立日间康复单元。
12.建立“物质滥用”等专病专项咨询门诊,加强门诊秩序和导诊管理,细化对各诊室的服务。
13.抓好教学工作,完善实训室建设,扎实做好相关基础条件的准备工作,随时准备申报独立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14.做好三甲复审准备,严格全院质量控制与管理,做好三甲内审,修订完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
15.加强质控管理,开展ICD-11应用前培训;落实示教查房督导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实行品管圈活动和PDCA管理方法;促进物理治疗科等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的对接;搞好新技术新疗法的推广应用。
16.加大行风工作整顿力度,落实全省“看病不求人”活动要求,持续推进“红包”、回扣专项整治行动。
17.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好大型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建立万元以上医疗器械设备综合档案,对院内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系统化管理;做好招标采购工作,严格落实采购管理办法和流程,确保阳光采购。
18.更新部分医疗设备,购置16排CT,彩色超声,血药浓度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为睡眠医学中心配备多导睡眠监测仪、失眠治疗仪、催眠治疗仪等失眠诊治设备。
19.对住院楼封闭病区患者洗浴、饮水系统进行改造,降低运营成本,改善患者就医住院体验。
20.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宽带和固话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医院结算系统与金保系统的信息化接口,实现金保患者院内一次性结算。
21.加快重点专科建设,加大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投入,做好申报省级重点专科准备,力争能有1—2个专业学科申报成为省级重点专科。
22.制定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坚持每周业务学习制度,在医生业务培训中增加精神科基础理论。
23.加强科研工作,加强院内科研团队建设,在现有科研小组中选拔骨干,实行重点项目督导机制,集中全院力量做出上层次科研项目。
24.深化医联体建设,对上医联体建设方面,与四大中心合作由规模向内涵转变,实行深度、精准合作;做好对下医联体建设,力争将县区心理门诊建设成我院扩大病源的基地。
25.推进睡眠医学中心发展,拓展多导睡眠监测室功能,引进先进诊疗技术和设备,实施个性化、精准治疗,开展睡眠问题研究,打造医院可持续发展新品牌。
26.申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与哈医大(大庆)药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参与戒酒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药物剂型改变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探索中药在精神科的应用。
27.充分发挥纪委职能,加大纪检监察工作力度,利用正反面典型活化警示教育。做好廉政(廉洁)谈话提醒,落实“四种形态”,落实监督责任。坚持“一案双查”、“一问三责”,实现纪检监察的全覆盖。
28.加大医保政策研究,争取医保政策和资金落实使用最大化。做好医疗收费“三合理”落实,减少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