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13岁的初中生(以下简称“s”),她有着我们大部分人曾经经历过的共同问题:与家人的矛盾,在学校的冲突,还有着青春期特殊敏感的内心。
起初s由于学校老师、同学的区别对待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她情绪低落甚至自卑,还因为母亲的不理解经常发生争执。在大庆市第三医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她被诊断为“焦虑及抑郁情绪”,但未达到抑郁状态。焦虑通常表现为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过度、持续的痛苦、担忧。担心忧虑的事情多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青少年来访者更多表现为对学校、同学关系方面的不适。情绪爆发前通常存在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像s,她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数学课上批评了她的画画行为,进而激发了她情绪大爆发。
在单元活动室,我观察到她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呆着,或者听音乐玩手机,或者在画画。她很被动,情绪不高,不会主动和人交流,也不爱和其他孩子玩耍。当我找她聊天时,我们的模式相当于一问一答,并且我听到最多的三个字就是“还可以”。不过从赵老师口中得知她很喜欢二次元,这点跟我相同,当我对她说起我们有着共同爱好时,我终于听到了除了“还可以”外的其他话语。我们讨论了互相喜欢的动漫,她还给我看了她自己画的卡通人物。我询问了她的梦想,她说以后想去动漫产业工作,就这样展开了我们之间的对话。
交谈过程中我发现这是一位很典型的青春期女孩子。她不爱学习也不喜欢老师,她排斥上学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身边的同学跟自己很不一样,她难以融入。在家中也会和母亲经常发生争执,s说她的母亲根本不会理解她,任何事情她都不想和家人谈论,只有对朋友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但同时呢,她又是一个很压抑自己情绪并且非常顾及他人感受的一个孩子。印象很深的是,她说妈妈总是希望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所以她只能表现得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即使她的内心很难过。而与母亲吵架时,大部分的情绪她也只会压在心底。对待身边的同学她也很少会拒绝,更多的是迁就和迎合。
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只会更不喜欢表达真实的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中,情绪更低落,变得更敏感更忧虑,甚至可能会由于他人的一个眼神或不经意的动作而导致自己情绪强烈的变化。情绪的掩盖和压抑积蓄到最后会形成一个彻底的大爆发。
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会经历类似的问题,但每个人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s她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压制自己,这样时间久了,只会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对一个正在经历人生变化时期的孩子来说,家长的所作所为至关重要,家长的不理解正是许多孩子出现问题的导火索。所以不只是孩子自己,家长也应该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特殊心理,维护孩子敏感的内心,以及控制自己本身激动的情绪。
在儿少单元, s逐渐学会了表达自己,会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谈到母亲也可以说出与她产生矛盾的原因并表示理解。对于学校也不再那样排斥,她还说如果分了班能跟好朋友在一起还是愿意上学的,虽然不爱学习,但她喜欢跟朋友在一起,她排斥的不是学校,而是当时那个让她无所适从的环境。
无忧无虑的成长,家长的理解,朋友的陪伴,是每个青少年的共同愿望。但是人生总是不尽如人意,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正确地面对这些挑战,并及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尤其是冲突),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这一段曲折又美好的时光。
儿少心理单元 王静怡 任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