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焦虑症是不是一定要吃药?通常,轻度焦虑症我们是不推荐用药的,可以针对焦虑做一些放松运动或心理治疗。但许多到医院来看病的焦虑症患者已经是中、重度焦虑了。他们中多数人已经出现了身体不适,明显地影响到了工作、生活和学习,这时用点药物能快速纠正这些症状。比如一些急性焦虑症患者,有时外出时会突然出现类似心脏病发作症状,强烈的恐惧感、胸闷、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晕厥、好像马上就要死去等。因此,他们每天都不敢出门。这种临床上称作焦虑症惊恐发作的心理症状,通过药物治疗一到两个星期,焦虑缓解,患者就能够出门了。这时药物治疗在控制焦虑症状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药物能让中、重度患者从焦虑症中走出来的速度更快,恢复得情形更好。所以药物治疗是抗焦虑治疗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误区1: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有依赖性,吃了就不能停。
生活中,很多患者吃药后发现自己的焦虑症状明显好转,就立刻把药停掉了,停药以后症状可能马上就会复发。患者就会认为药物是有依赖性的、吃上就不能停。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治疗疗程的问题。就像降压药、降糖药要长期服用才有效果一样,如果焦虑症没有得到系统的、足疗程的治疗,只要停药就很容易导致焦虑症状再次复发。因此,有的焦虑症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抗焦虑药物。即便焦虑症状完全缓解的情况下,还需要再巩固一段时间,这个“巩固时间”因人而异,有长有短,但是至少要在三个月以上。
误区2:抗焦虑药里有激素,吃了会发胖。
很多患者在门诊会问,抗焦虑药物是不是有激素,为什么吃了会发胖?这也是关于这类药物的误区。事实上,有一小部分药物的副作用确实会导致患者发胖,但这种情况只占极少数;大多数都是因为药物缓解了患者身体、心理上的不适症状,使他们食欲增加,脂肪囤积导致发胖,并不是因为药物中含有激素。
误区3:精神类的药物副作用太大,不能吃。
副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避免的,精神科药物并不比其它科药物有更多的副作用。而且抗焦虑药的副作用大多都在患者可以耐受的范围内,所以患者不必过度紧张。
当患者刚开始吃药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头晕、恶心等状况,这些都是正常的药物反应,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坚持吃两、三天,这些副反应就会逐渐缓解。如果患者确实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副作用,就要及时联系医生,医生会帮助患者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药剂科 孙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