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正在上演
  • 发布时间:2018-10-24
  • 作者:xinli

    大庆市第三医院。小丽,妈妈,医生。
      “你为什么来医院……”听到医生这么问自己,小丽提高了自己的声调:“我没病,我是陪我妈来看病的!”。
  小丽,是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女生,平日里扎着一个马尾辫,头发有点油,显得不是那么清爽。她的头总是低着,背微微弓起,神色有些飘忽不定。之所以会来医院,是因为妈妈说自己精神方面有点问题,让小丽陪她来医院。可妈妈却说,小丽精神不正常,想让医生给孩子看看病。这才出现前面一幕。
  为什么妈妈要把她骗到医院?这还要从2017年的夏天说起。暑假,作为一个刚刚高考完的准大学生,小丽去学了驾照。这一学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教练对妈妈说小丽怎么都教不会。自此,妈妈平日里就对孩子多注意了几分。然后妈妈在家中发现小丽有时无故自言自语还会自笑。妈妈问她说什么、笑什么。小丽说没什么,只是想到了以前开心的事情。同时小丽对自己的外表、形体非常在意,觉得自己腿太粗,痴迷于各种减肥药,觉得自己宁愿瘦着死也不要胖着活。平日里小丽对妈妈发脾气,说狠话,甚至威胁过要杀了妈妈,认为妈妈要害自己。小丽不认为自己患病,只要听到有人说自己不正常,便大发脾气。从感觉小丽患病起,母亲就陷入了自责与痛苦当中。她私下打听了许多人,最后听说大庆市第三医院能治这种病。妈妈只能以自己患病为借口,自己来医院门诊,瞒着小丽开药。告诉她这是治脸上痘痘的药,小丽从未怀疑过,老老实实地把药吃了。因此,小丽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正常的,这次来医院是陪同妈妈看病。
  儿时,家里。小丽,妈妈。
  “你要好好在家写作业,好好学习,不能出去玩,不能看电视。跟小孩玩有什么用!多看点书,这次考个好成绩……”小丽听到妈妈的督促,只能乖乖地待在家里,内心却对外面充满了向往。
  从小母亲的严格管教,使得小丽没有什么从小一起玩到大关系亲密的好朋友。母亲注重学业,对她的期望很大。小丽性格敏感,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性格却慢慢地更内向起来。初中的时候,小丽跟同学起了冲突,便跑到讲台上乱说一通。到了高中,愈演愈烈。
  高中教室。小丽,同学。
  “你看她,身上总有味,真是不干净,咱们离她远一点”,“她说话是不是有点口吃啊,真好笑”,“她就会死学习,竟然想考北大、清华,做梦吧!”,“我听说她初中的时候就这样,跟同学关系不好,可孤僻了”,“她有神经病……”。同学们的议论和疏远,使小丽又一次站上了讲台:“背后说我坏话,你们才有神经病呢!”小丽和那些“敌人”对抗着。
  大学寝室。小丽,同学。
  “你让开,盆子别放在这,妨碍到我了!”。到了大学,小丽高考失利,没有考上重点大学。她本以为到了一个新环境,一切会变得不一样,没想到遇到了一个处处针对她的同学。她觉得是自己脾气太好,人善被人欺,应该更厉害一点,没想到同学们又联合起来一起“害她”。
  三医院内。小丽,医生。
  尽管小丽再三反抗,母亲还是坚持让她住院治疗。在三医院,她看到几个病友和自己的症状类似,又经过护士的心理健康教育,小丽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情况是异常的。经过医生的心理、药物及物理治疗,小丽的思维逐渐改善,她终于承认自己的精神出了毛病!对于看病这个事情她也不排斥了,跟母亲的关系也缓和了。她能理解自己的母亲了,也不那么爱发脾气了。她开始配合医生治疗,有什么心理问题能主动找医生聊,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小丽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对于个人的心理成长影响深远。小丽的母亲对她的教育是严格的,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而压抑了孩子与他人正常交往、建立关系的渴望,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无法融入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同龄人的态度也是重要因素。也许你的议论可能是无心之举,但对于孩子,尤其是一个不善与他人沟通的内向孩子,却可能是一种很大的刺激。试想,如果家长和老师及时发现了小丽的异常,在情绪和心理方面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化解她的心理冲突,也许小丽的青春就会改写。
  上述悲剧可能还在某个家庭、学校或其他地方上演,只是呈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其根源却惊人地相似,那就是对精神心理障碍的歧视、偏见、误解和无知。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吧!
               儿童、青少年心理单元             哈医大实习生  田楚辰
                      主任  任凯指导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