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老小孩,小小孩”,也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并去做呢?也许很多人只能做对一半吧?我们能照顾好自己生命中的“小小孩”。可是“老小孩”呢?他们更需要我们的陪伴和照顾。也许有人会说,老人嘛!他们会照顾好自己的,儿女偶尔回去看看他们就行了。其实老年人更需要我们的陪伴,因为他们更容易觉得孤单。而在寂寞孤单中,有一种病可能因为我们的疏忽,正悄悄地袭击他们,把他们变成一群特殊的“孩子”,那就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让我用一个真实病例来简单说一下这个病吧。
老张,63岁,据家属介绍,他于2012年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他经常表现为糊涂,做事丢三落四。有时做过的事情或是说过的话过一会就记不清楚了,经常是自己放的东西过一会就忘记放到哪里。出门时别人跟他打招呼,他感觉认识,但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后来病情逐渐加重,表现为即使已经退休了,还是每天照常去单位报到,因为他还觉得自己在上班。如果某天去不了单位,就会让家人帮他请假。但是家人一直未予以重视,认为他岁数大了,记忆力下降很正常。直到半年前,老张开始出现心烦,经常发脾气,总是要外出,还说不清楚要去哪里。家人不让出去他就会动手打家里人。有时甚至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认不出镜子里的人是自己,还让“他”出来吃饭。这个时候家里人才意识到老张得病了,后将他送到大庆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
我们对他进行了相应的精神检查,发现他对于我们的问话仅能简单回答,记忆力下降明显。尤其是近期记忆力,甚至连早上是否吃过饭,吃的什么都不能正确回答,智能、理解力及计算力也严重下降。能认出他的老伴,但却不认识他的儿子。一旦照镜子,就会认为镜中的自己是另外一个人,并与其对话。经过约两个月的住院治疗,老张的心烦,发脾气及行为异常等症状得到了较好地缓解,但记忆力仍然在逐渐减退。后来我跟家属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他的疾病,家属才明白,如果早点来可能就不会这么严重,起码可以延缓一下病情的进展。
看了这个病例,我想你会有一种感触,那就是之前我们会觉得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这只是我们机体老化的一种表现。却未曾想过,它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就像定义里说的,它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初以近期记忆减退为主要表现,后逐渐加重,甚至出现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可能只有我们经常的陪伴才能及时地发现老年人的异常,并及时给予干预治疗。虽然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精神和行为方面的异常,但是可以适当的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八病区 张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