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得了高血压,吃降压药就可以搞定。但对于高血压伴极度焦虑的人,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我们单元就有几例有高血压病史的人,虽经规范降压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血压反而有升高的趋势。
患者王某,男,46岁。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一直服奥美沙坦治疗,血压控制较好。但2016年9月因亲眼目睹同事心脏病猝死,逐渐出现心慌,心烦,头晕,有天旋地转的感觉,并出现血压升高。患者因此反复关注血压,担心自己会因心脏病意外致肢体瘫痪,拖累家人,整日紧张,焦虑不安,无心工作及料理家务。一次聚餐后出现血压升高,为此精神紧张,当即出现胸闷,心慌,有濒死感,要求家人立即送其到医院救治,相关检查却未见明显异常。
当王某被转入大庆市第三医院时血压较高,最高达190/120mmHg。他坚持认为自己是高血压病,应该在心内科治疗,不应该到精神病院来治。但因家属执意让他住院,拗不过,他很不情愿地住入成人心理单元。医生详细询问了王某的病情,考虑患者焦虑情绪突出,予以诊断为“焦虑障碍”,同时并列诊断高血压。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心理评估,从而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焦虑障碍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出现心慌、胸闷、出汗、尿频及血压升高。故王某在综合医院心内科经过规范的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而患者心理负担重,紧张,感觉过敏,注意力过度集中于血压上,更加剧了血压升高,从而使焦虑情绪加重,形成了精神交互。这种焦虑情绪与血压升高相互作用,单纯的应用降压药物,是不能很好地起到降压效果的。因此我们在应用抗焦虑药及降压药物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自己的血压及焦虑,打破这种交互作用。一个月后,患者焦虑情绪缓解了,血压也随之平稳了。王某对过度焦虑引起的血压升高有了一定认识,带着满意的微笑出院了。
从上面的病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看似常见的高血压,因伴发过度焦虑,需要及时的心理治疗,才能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
成人心理单元 陶桂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