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药是使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引起近似生理催眠的药物。这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使人产生药物依赖(药瘾)和药物耐受性,使人不得不逐渐增加服用剂量,以达到需要的药效。药物上瘾,会损害健康,严重时会改变人的心境、情绪、意识和行为。现在有的人随意、长期、大量应用催眠药物;有的人则视之为洪水猛兽,坚信是药三分毒,即便适合也绝不服用。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当的。两者相害取其轻,当失眠对人体的危害大于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时,正确、合理的使用安眠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催眠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合理使用催眠药物呢?
1、对短期轻度失眠,首先考虑非药物疗法。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及时疏导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建立良好睡眠习惯,起居有规律,适当体育运动,吃一些苹果、香蕉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的水果等,可以帮你进入正常睡眠状态。
2、对因治疗。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有单纯精神因素,也有躯体疾病因素。找出病因、有的放矢地治疗,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抑郁症状引起的失眠,仅靠抗失眠药物是不行的。只有应用抗抑郁药物,抑郁症状改善了,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失眠。
3、对症用药。根据不同性质的睡眠障碍选用不同的药物,如入睡困难者可选用起效快、半衰期短的药物;夜间睡眠浅、易醒患者可选用中效药物;早醒者可选用半衰期长的药物。
4、短期、间断使用。在失眠较为严重,明显影响工作、学习、生活质量时,可以适当使用小剂量催眠药物,一旦失眠改善,即可逐渐停药,连续服用同一药物不应超过3个月。有的人间断出现严重的失眠,可以间断服药,即在严重失眠时服药,而不必每天服药。短期、间断服药一般不会产生药物依赖。
5、交替使用。长期使用同一种催眠药物,常会降低药物功效,即产生耐药性,同时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成瘾性)。如果使用一种药物1—2个月后,可换用另一种不同化学结构的催眠药;也可尝试2种药物每天交替使用;对于长期用药患者,应考虑几种催眠药物轮换交替使用。
6、缓慢停药。睡眠改善后不可突然停药,要逐渐减量,可每2—3天减总量的10%,以减轻或避免戒断症状。在减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睡眠波动,不必紧张,这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会逐渐消失,不必盲目地增加药物。
以上是催眠药使用常识。看到这里有的读者朋友会问了:吃这类药物能不能把我们孩子吃傻了。答案是催眠类药物和其他药物一样,会随着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随着药物的中止,它的副作用也随之停止。但就像其他降压药、感冒药一样,催眠类药物也不能乱吃。有的读者朋友自行到药店买催眠吃,结果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加重了失眠。这是因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非专业人士很难弄清楚:
1、药物与药物之间。由于药理作用不同,两种以上药物有的吃进去会互相打架;有的友好互助造成过量,这都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
2、药物与器官之间。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说明书,药物对我们的人体器官会有一定的损害。但衡量利弊,权衡得失,在对症治疗上,相信专业医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给你推荐药物时,会把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尽量避免药物副有用,把药物的治疗作用发挥到最高。
3、药物半衰期。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药劲儿多大、能管多长时间,比如有些药半衰期长,你睡到早晨也醒不了,导致上班迟到或者昏昏沉沉。而有些药过量了,能让大象睡三天! 对于经常无法入眠的人,可以尝试服用新型短效催眠药。这种药作用时间短,起效迅速,晚上11时左右服用,药效凌晨就退了,不影响次日早起及学习。不同催眠药的药效及起效时间不同,考生千万不要随意购买催眠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试服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主任医师 孙相国
主任药师 王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