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是一个16岁的女孩,由爸爸带来进行心理咨询。爸爸告诉我木木情绪不好,容易激动,有自伤行为(割腕)。在与木木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这已经不是木木第一次割腕了。
几年前,因为父母离婚,木木曾割过腕。而这次割腕的导火索也是爸爸妈妈要离婚,并且闹到亲戚们都知道了。木木说,她不想让爸爸妈妈离婚,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她会两头劝和、调解。以前会有用,但这次没用了,妈妈把婚纱照都摔了,一定要去离婚。木木说,她没有办法。说这些的时候,木木的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流,但是她拒绝了我递过去的纸巾,用校服的袖子擦着鼻涕和眼泪。“我死了,他们就没有负担了”木木流着泪却咧开嘴笑着说。这样的一个孩子,让我心疼:“又是一个想要牺牲自己成全父母的可怜孩子” 我不禁在心里想到。
木木是家里的独生女,但是她说,从她上幼儿园开始妈妈就打她,最厉害的一次妈妈拽着她的头发扇了好几个巴掌。木木从来都不敢让妈妈参加自己的家长会,因为怕妈妈发脾气。爸爸比较温和,脾气很好,对于木木提出的要求,会尽可能的给予满足。
说到学校生活,木木说自己以前喜欢画画,在班级里人缘也很好,很多同学都喜欢找她画画,自己也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但是,一年前,她的好朋友小A也开始学画画,虽然比自己学的晚,但是老师、同学都说小A画的好,同学们开始找小A画画,慢慢冷落了自己。木木说,自己就是受不了小A比自己受欢迎,任谁受欢迎都可以,但绝对不可以是小A。“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谁能告诉我,我可以改!”说这话时,木木的脸上写满了绝望。
是啊,木木做错了什么呢?作为女儿,她希望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作为学生,她希望同学们都喜欢自己,希望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听起来,她没有错!
那为什么她会这么痛苦,以至于要不止一次地割腕呢?根源在于木木的家庭,木木处在一个问题家庭中,父母的吵架让她感到恐慌,她一直试图调解爸爸妈妈之间的矛盾,企图挽救爸爸妈妈的婚姻。尤其是几年前的第一次割腕,让她觉得似乎这是唯一可行的方式,于是她的行为模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同时,妈妈的强势和爸爸的弱势让木木一直处在一个矛盾的状态中,使得她并不擅长处理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她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为了得到关注,她甚至会采用极端的方式!这就是木木,一个矛盾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问题”孩子!所以,木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问题,因此,只有爸爸妈妈积极地参与到心理治疗过程中来,积极地改善家庭相处模式,才能使木木的问题得以解决!
心理治疗师 赵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