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小小孩”我们常这么说,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机体功能衰退,出现认知功能改变,有的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
患者**,男,45岁,于2016年患腔隙性脑梗塞,出现吐字不清、流涎,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平稳。2017年初出现胡言乱语,说一些家人无法听懂的话语,称他看见“黄仙”了,看见死去的家人都回来了,经常往外走,劝说不听。当时找“巫医”看病,病情逐渐加重,出现行为紊乱,双手乱划,有时哭,有时笑。动手打弟弟,用手指着弟弟说是死去的爷爷。后被妻子送入大庆市三医院。经了解病史初步诊断患者为“器质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基于可证实的大脑疾病、脑损伤或其它可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为病因而归于一组的精神障碍,主要精神症状表现为两大类综合征:一类是以认知功能或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如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等;另一类是临床表现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相似的综合征,如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分裂症样综合征、抑郁、焦虑状态。
经过与患者家属沟通,给予患者收入院治疗。考虑患者存在明显的躯体疾病,且易导致躯体疾病的复发,结合患者目前情绪不稳,兴奋、躁动的疾病特点,给予患者副反应较小,镇静作用较好的药物治疗,经过一周的系统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睡眠明显改善,乱语症状逐渐消失,称不记得自己说过的话了。给予患者巩固治疗半个月,患者顺利康复。建议患者出院后减少不良刺激,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一个月后患者来院复查,状态良好,至今未出现反复。
脑血管疾病很常见,目前发病率也较高,有的还伴发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患者出现离奇古怪的语言和行为。这时需要到精神专科医院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三病区 董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