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为什么能把范伟忽悠瘸了
  • 发布时间:2018-01-30
  • 作者:xinli

 

      大家一定还记得2001年春晚的一个经典小品《卖拐》吧?很多人现在想起那段情节时还不禁莞尔。赵本山先是对范伟讲了一段似是而非的大道理,然后命令范伟:“你走几步!走几步!”,范伟走着走着就一个腿长一个腿短了,活生生地赵本山把范伟给忽悠瘸了。笑过之后,且不谈这个小品所反映的不良商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去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社会乱象。您有没有想过:赵本山为什么能把范伟忽悠瘸了?如果你遇到赵本山,你是不是也会被忽悠瘸了?
      实际上,这个小品所表现的就是心理学中最常见的现象:暗示效应。什么叫暗示呢?有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的少女,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她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她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狄忒的神殿向她求助,她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他的真诚感动了阿弗狄洛忒女神,女神决定帮助他。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它。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放射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在小学生的教学上予以验证,总结并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学大辞典》上这样描述心理暗示的定义:“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通俗地说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上关于暗示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在接受实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纸,并告知这是一种特殊功效的纸,它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被贴的人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过去后,将纸片取下,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了,并且摸上去发热。事实上,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暗示用于心理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算是催眠治疗了。所谓催眠治疗就是利用暗示手段对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将其引入特定的心理生理状态——催眠状态,从而进行治疗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疗法对心因性障碍、神经症及心身疾病都具有相当的疗效。有经验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利用心理暗示处理一些临床症状。分离(转换)性障碍也叫癔症,这类病人的病前性格中大多有易受暗示这一特征。医生正是利用这一特点,针对病人的躯体转换症状,也就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躯体功能障碍,只是用了最普通药物,配合恰当的心理暗示,就能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比如对癔症性肢体瘫痪病人,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之前告诉病人:“我们给你用的是最新研制的进口特效药物,一针见效,药物进入体内你会有温热的感觉,这个过程是你筋脉打通的过程……”,病人对这种暗示接受得越好,取得的治疗效果越好,很多“瘫痪”多年的病人真的就这样站起来了。很多心理医生都用过暗示的方法处置失眠病人,效果奇佳,屡试不爽。晚上十点,护士报告值班医生某病人入睡困难,检查病人时如果发现他特别关注睡眠问题,担心整晚会失眠,而医嘱单上显示睡前已经服用过镇静催眠类的药物,患者应用药物的剂量还挺大,再加药可能会出现药物副反应。此时如果不予任何处置,病人的焦虑情绪不能化解,失眠就会持续下去。如果给病人服用一片维生素B6,并告诉病人是治疗失眠的特效药,大部分病人会在半小时内入眠,一夜安睡。实际上,配合心理暗示,维生素B6还可以处理更多问题。在我的住院病人中,有一个60多岁的老阿姨,诊断焦虑障碍,住院一个月后,大部分症状都缓解了。有一天我查房,她对我说:“张医生,我这几天胃口不好,一到食堂瞅啥都不想吃,我都瘦二斤了,你给我用药治一治吧”。我给她复查了生化指标,肝功、肾功、血糖都很正常,住院治疗三周后出现食欲不振,应该不是药物的胃肠道反应。联想到现在节气已经进了三伏天,天气炎日,连我自己都没什么胃口。我可以对病人这么解释,只是病人会觉得她的问题没有被解决。于是我给她下了“维生素B6,10mg,一天三次,口服”的医嘱,同时告诉她,我已经给她配了促进食欲的药物。一周以后,也是在查房时,病人对我说:“张医生,你把那个管食欲的药给撤掉吧,我现在太能吃了,今早吃一个鸡蛋,一个花卷,一碗粥,还想吃个馅饼。这样不行啊,我这么胖,我得控制饮食。”
      心理暗示的确是医生手里的“一剂良药”。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心理治疗的最高境界是让来访者学会暗示,积极地自我暗示,也就是自我激励,现实中的很多困扰都会迎刃而解。自我暗示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它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误导人的判断和自信,使人生活在失意的幻觉中不能自拔;而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让人开始用一些更积极的思想和乐观的态度来代替过去陈旧的否定的思维模式,进而改变生活态度和期望。在我们不断自我塑造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我们思想上的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有可能阻滞我们前进。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雕塑家,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盖拉蒂,而不断的自我激励最终能让我们成为皮格马利翁!只要我们坚定地对心中的愿望抱有真诚与期许,那么一定会化腐朽为神奇,梦想终究会成为如你所愿的现实。成人心理单元    张曦明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