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四病区来了这样一个患者,女性,55岁,病史20余年了。她这次来住院不是因为病情加重了;不是因为家庭结构变了,没人照料了;更不是非自愿住院。她这次住院的原因听起来很奇特,因为她家终于有些钱了!
这位女患者1995年就得了精神分裂症。那时候她经常失眠,没有安全感,整日惶惶不安。她怕有人会闯进她的家里,害了她的丈夫和两个宝贝女儿,有时把她吓得,想带着家人去钻地道。那时候她还年轻,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漂亮媳妇,没人想到她会得这种病,多少人都替她惋惜。有懂的人建议丈夫让她去住精神病院,治好了好好生活。
但是那时候家里太穷了,她丈夫说我只能好好照顾她,等饭够吃了再去看病吧。慢慢的两个女儿也大了,她还是那样整日惶恐,但她越来越为女儿骄傲了,觉得自己的女儿一个是宋庆龄,一个是宋美龄,都是人上人,谁也不能欺负她们。她要是看见有人离她女儿近些,就会和那人骂仗、打架,总之,她就是要把两个女儿好好护着。家里人看她这样也便习惯了,再没有人张罗给她看病的事了。就这样十多年过去了。
2007年以后她的病又有了新变化,生活越来越懒散,不知羞丑,大小便都便在裤子里,她最喜欢的女儿也渐渐成了她的“姐姐”,丈夫成了她的“父亲”,她竟又活回了最好的年纪。她爱照镜子,说自己20出头,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家人对于她的变化看在眼里,也曾想过去治病,但是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攒的那点钱总会有别的事花出去。
前阵子她家终于有钱了,因为家里的地被占了给的补偿款。丈夫拿到这笔钱后,和两个女儿开了个小会,他提出:“你母亲得病很多年了,现在的她还是爱你们、疼你们,但已经不认识你们了。爸不能让她到死都不知道她有俩闺女,也不能让你俩看不到你妈认你们的那天,这是一辈子的遗憾,把你妈送到医院吧!”。就这样她才首次接受了治疗。无疑,愿望是好的,但对医生来讲却是个极大的考验!
精神分裂症,作为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低治愈率的严重精神疾病之一,一经发现便应予以足够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上提倡早期,足量(药物),足疗程。这名女患发病特点突出,本应发现后立即治疗,但因“再等等”等走了最好的治疗机会。她错过了急性期、维持期,直接跳到了衰退期,这预示着什么呢?预示着我们医生不能再以消除症状、回归社会作为治疗目标,而是以恢复社会功能为目的。不能排除也许她再也不会认出那是她的女儿了,我们也只能为其惋惜,心痛她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为各种原因,类似“再等等”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如果你真的有困难,没有经济条件治病,不要灰心,也许是你还不知道政府其实已经有了救治精神疾病的相关措施。比如“686”项目,即“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可免费发放治疗精神病的主要药物,免费检查,减免部分住院费用。再比如向政府综合治理办公室、残联等部门寻求帮助,可以争取“以奖代补”等费用。其实政府对重性精神疾病的政策还是比较优惠的。如果家里有这样的患者,请您千万不要等,要积极求治,这不仅是对病人负责,更是对整个家庭乃到社会负责!
四病区 徐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