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12期)第三次见面,她仍面带着微笑,像是会见一位朋友。她走进房间没有多说什么,我抬起头,眼光快速在她身上扫过,想努力从她面部表情上看出更多东西的同时也不希望她能觉察到我刻意地观察。我说道:“你请坐,我给你倒杯水。”期间无话,但我却认真打量她的状态。她从包里拿出手机,没有打开,倒是把手机当成镜子,整理一下头发。我此时觉得她的状态似乎比前两次好多了。我没有直奔主题,随口问道:“外面风很大吗?”。“嗯,头发都吹乱了。”她回答。没有别的话语。“您先喝口水,我把手头的东西写一下,稍等我几分钟。”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必须马上去做,只是象征性的写了点东西,因为我需要时间重新去审视眼前的这个来访者。已经是第三次见面,但似乎这一次,她显得有些顾虑重重,不似上次那样开朗,而这一定有她的原因。有了这个想法,我更加慎重地和她对话起来。
咨询师:“终于写完了,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比起写东西,我倒是很愿意和你这样开朗的人聊聊天。”赞美和鼓励是一种很容易拉近彼此关系的方式。
来访者:“我也这样觉得,早就想过来找您了,只是这段时间有点忙了。”
咨询师:“我觉得忙可能就是人生常态,你看,我们周边的人哪有不忙的嘛,都是没办法。”其实咨询师的预判也很重要,虽然她第一句话就告诉我她很忙,而我想她的情绪反应也一定和最近一段时间忙的事情有关,就不着急去问她忙了什么、忙的过程,不如先抛出一个潜在的规则。而这个时候埋在她心里的话,将对接下来的治疗起到很大的作用。
来访者:“嗯,我身边的人也都很忙,父母也是,朋友也是,只是我一忙起来就有问题。”
咨询师:“我最近忙起来的时候也经常心情沮丧,前几天还因为一件小事和爱人吵架,现在想想真是不该。你看,只顾聊天了,我们开始咨询吧。”我看到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说出自己的问题,并想得到解决。这时直奔主题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其实咨询在她走进房间的那一刻早已开始了。
咨询师:“能不能告诉我你最近感到最忙的事儿是什么呢?或者说问题最多的事儿?”
来访者:“其实我也没忙什么,最近请假在家,没有上班,每天做做家务,逛逛街,给父母做饭,对了,我报个瑜伽班,但我做得一点都不好。”
咨询师:“做了这么多事,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来访者:“就拿在家做饭吧,如果父母不回来吃了,我就会很不高兴,就会反复翻看我给爸妈发的信息,担心自己没有把让他们回来吃饭这个意思表达清楚。又或者,我看到别人报瑜伽都是两个人相伴,独自一个人的也都不是我这个年纪的,我也会很不开心,觉得做瑜伽的环境不适合我,但我的瑜伽老师却说我适合做瑜伽。”
咨询师:“那你的意思是说,因为种种原因,你不喜欢现在做的事,做这些事,你并不快乐,对吗?”
来访者:“是呀,我现在也不敢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联系,担心他们会谈到我的病情,我因此到了不能工作的地步了,感觉自己很失败,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
咨询师:“那是不是说,如果你做了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有意义呢?”
来访者:“是的,可是有意义的事情,我都做不来。”
咨询师:“你觉得什么事情才是有意义的呢?”
来访者:“我的要求不高,像别人一样就行,工作、结婚、生孩子,这些都是最起码的呀。”
咨询师:“要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呢?”(未完待续)
大庆心理医院 心理医生 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