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要从2015年的一个上午说起,当时我们病房来了一位美女病人,陪伴她的是她的男朋友和她的母亲。问起得病的原因,家属都觉得不好意思说,在医生的再三追问下,家属才道出了实情。
她是一位老师,平时工作好,人缘好,处处都顺利,男朋友对她也是百般宠爱,可是最近因为结婚的事情,两个人意见发生了分歧,男朋友无法忍受她的刁难和要求,决定和她分手。没有受过任何委屈和挫折的她,在一次吵架后,突然性情大变,开始乱语,说大话。行为和语言像4岁儿童一样,总是拉着家人的手,晚间也不睡觉,吵着要母亲陪她一起玩洋娃娃,家里每天都哄着她。几天以后,她却偷偷的离家出走,声称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了。到了大街上,她见人就拉,吓得路人报了警,家人找回她后,送到了大庆市第三医院一病区。
医生了解病史后,告诉家属,她的诊断是“分离(转换)性障碍”。该病常在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下急性发病,多起病于青年期,尤多见于女性,可有多次发作。
住院后,每天医生都会对她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护士也会对她和母亲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和相应指导。可是大家都发现,她母亲对女儿的帮助是负面的,我们给予的指导,她母亲当面都表示接受,当我们离开,她又按照她的方式护理病人,给予负面暗示。病人出现错误行为,她的母亲也极力帮助解释,而不是纠正,这导致女儿不遵医嘱按时服药,对护士的心理治疗作业不能完成等不利治疗情况发生,使她女儿的病情一直没有太大进展。
在治疗15天后,我们查房时,发现她和她的母亲都不在病房,通过电话寻找,她们的回答也是支支吾吾。2个小时后,母女终于返回了病房,医生询问她母亲这两个小时去哪了,她母亲起初是脸红,挣扎了一会儿后,才述说了这两个小时的经历。
原来,她的母亲始终不觉得自己的女儿有什么心理疾病,就认为是民间所说的“外病”在作怪,于是就偷偷地让家人联系了一位巫医,趁着医生护士交接班的时候,将女儿悄悄带到巫医家里看病,一番折腾后,巫医向她们要“出诊费”2000元。母亲交完钱马上要走的时候,巫医又拿出一瓶药,并告诉她们,病已经看过了,要每天回去服这瓶药,一定会药到病除。接过药以后,母亲才发觉自己上当受骗了,因为药瓶上写着“补心安神胶囊”,厂家写的是“大庆市第三医院药剂室”,这药不正是现在给女儿治病的大庆市三医院制的嘛!
医生听完母亲的叙说后,真是哭笑不得,这瓶药在三医院只卖34.5元,主治失眠。而经过巫医一转手,这瓶药却骗了她们2000元,而且也不对她女儿的病症!母亲追悔莫及,当场对医护人员表态,从今往后,一定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保证配合治疗。
30天后,女儿恢复了正常,母亲在感谢医护人员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愚昧和不信任表示了歉意,并保证以后一定遵守医嘱,定期复查,不辜负医生护士的期望。临走时她说:“什么‘外病’、‘巫医’,全是骗人、骗钱的!这次就当我花钱买个教训,今后有病我只相信医生的话,有病一定到正规医院治!”。
这个事情对我们科室的触动很大,以前知道很多人相信巫医,我们也苦口婆心地给予过指导,可是效果都不明显。通过这次这2000元钱和一瓶药的事情后,我们觉得每个医护人员还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卫生知识,以避免上巫医神汉的当! 通讯员 栾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