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23岁,正在读大学三年级,如花似玉的她却因病休学了。她的求医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3年前,那时小芳正读高中三年级,她活泼开朗、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她。
不知从何时起,渐渐地大家发现小芳变了,开始她沉默不语,喜欢独处,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了。后来又常问一些不着边际、稀奇古怪的话,如:“为什么同学们都议论我?为什么那么多人看着我......”。当时小芳的母亲,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病。只是告诉她:“怎么可能有这种事,不要瞎想了,好好学习吧!”。
但是小芳的情况越来越糟糕,胡言乱语的次数逐渐增多,学校的老师见此情景,建议她妈妈带小芳去专科医院看看。当诊断结果出来后,这位母亲非常焦躁:“我就是不明白,孩子怎么能得了精神病?我真是不敢相信!”
也许在这位母亲眼中:精神病应该是街上披头散发,哈哈傻笑,脱光衣服,跟疯子似的人。当这种事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她真的无法接受,觉得像天塌下来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办。妈妈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更无心上班工作,又不敢和任何人说起孩子的情况,对于同事或是邻居的关心也只是很敷衍的回复“挺好的”。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小芳的真实病情,连看病的医药费用全部都是自费的。
后来小芳的母亲在网上查到一家私营专科医院,领小芳去看病的过程中,听到很多家长都说不能给孩子吃药,一旦吃药就不能停掉了。当时这位不知所措的母亲就相信了,于是又领着小芳来到了综合医院,寻求心理咨询师治疗。 由于小芳尚能正常交流,精神症状并没有引起咨询师的关注,结果治疗3个月,效果一直不理想。
这时的小芳已变得更加狂躁,在家中来回走动,口中楠楠自语:“对门的人要给我拍照!邻居要害我!”。有时突然冲到妈妈面前,问:“我妈妈呢?我妈妈怎么样了?你们把她藏到哪里去了?”等等不着边际的话。这时束手无策的小芳母亲吓坏了,放下所有顾虑,多方打听哪里能治这种病,后来听朋友说大庆市三医院治疗精神疾病效果独特,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带着小芳来到了大庆市三医院。
当我听了小芳母亲的介绍,在对小芳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之后,我的第一反应,这些症状不正是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吗?
当时我建议母亲让小芳住院治疗,但由于高考在即,担心影响学业,所以母亲只答应开了抗精神病药物回家服用。在母亲的精心照料督促下,小芳的病情逐渐好转,也顺利的完成了高考,考上了一所较好的大学。
不幸的是,经过半年的药物治疗,小芳的症状虽然控制了,但小芳的体重却有了明显的增加,血糖也高出了正常范围。上大学后爱美的小芳非常抵触药物治疗,自己偷偷地把奥氮平停掉了。没过多久,小芳又出现了懒散,不愿与人交流,不注意自己打扮,个人卫生极差,又开始怀疑同学要害她,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经常胡言乱语,最后无奈申请休学。不得已,这次小芳的母亲听从了我的建议,休学后,将小芳送进大庆市三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根据小芳目前的症状特点,考虑到女孩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这次我选择了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改善较好、且副作用小的思瑞康进行系统治疗,同时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
三个月后,小芳的精神症状逐渐消失了,体重也没有增长,血糖血脂都恢复了正常。大病初愈的小芳又回到了校园,此时的小芳已经认识到了服药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停药的后果......
当我再次见到小芳的时候,她已经是大四了,她阳光的笑容中透露着一丝丝的感激,她的一番话也证明了她此时的心情:“得了精神分裂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早发现、早治疗,不能得到正规医院的治疗。只有选择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药物,才能减少副作用,才能提高治疗依从性,才能坚持长期服药治疗,才能真正的降低复发率,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啊!”。
可怜的小芳,在经历了否认、绝望、在荆棘丛生的求医路上痛苦的探索,最后通过接受专科医院的药物治疗及系统的心理指导,终于重获了新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超过1600万,在这1600万中,谁又是下一个小芳呢?我不知道,可是作为一名专业精神科医生,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这1600万人都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走出阴霾,重建希望!通讯员 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