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门诊中,常常会有来访者向我们倾诉自己一遇到事就睡不好觉,反复思考,翻来覆去,不能自已,越是控制自己不去想越是纠结,难受,苦不堪言,不能自拔。“大夫,总想事是病吗?”这位来访者的问题代表了很多求治者的共同心声。
其实,这里涉及到两方面问题,一是反复想事是不是病?二是它到底是什么病呢?从医学角度讲,反复思考问题,总想一件事是强迫现象之一,但不一定符合强迫症诊断。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现象,只是严重程度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类似症状还有强迫性穷思竭虑:即对一些毫无意义或与己无关的事情反复思索、刨根究底,如有一位病人总在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1+1为什么等于2而不等于3呢?这样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欲罢不能。
还包括强迫情绪:主要指一种不必要的担心。有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 如一个男孩与女孩说话时总是要把双手放在背后,用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说是怕自己做出不文明的举动来。
强迫意向:患者感到有一种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家庭主妇看见菜刀,就有一种拿刀砍人的冲动,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她却十分紧张、恐惧。 患者虽然不会真的去做,也知道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但这种冲动不止、欲罢不能。
大家比较熟悉的症状还有强迫行为,诸如反复检查房门是否锁紧、天然气是否关好、账目是否有错。反复洗手、反复洗涤衣物,反复数门窗、阶梯、电杆、路面砖等等。明知过分,但无法自控。
不过上述症状存在并不可怕,只要持续时间不长,经过休息,自我调整,能够缓解,不影响正常生活就不用在意。如果症状持续存在超过2周以上,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强迫症病态表现,需要找心理医生把脉了。
目前来看,强迫症的治疗还是比较乐观的,治疗效果也是比较满意的。主流治疗方案是心理和药物结合的原则。可以使用的药物挺多,包括氯米帕明、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氟西汀及舍曲林等,但要足疗程足剂量使用。重症者可以考虑合用小剂量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或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物理治疗手段包括可以采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适用于强迫观念强烈,并伴有浓厚消极情绪者,主要针对症状顽固、久治无效,极端痛苦的患者。心理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
那么生活中如何早期识别和发现强迫症,并给予及时施治呢?当你存在下列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症状,并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时,应及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1、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过度担心;
2、经常反复洗手,超过正常所需要时间;
3、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话语;
4、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
5、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
6、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
7、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往事,使人不能摆脱;
8、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差错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9、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
10、时常无原因地计数或多次吟唱某一段歌曲;
11、在某些场合,很害怕做出尴尬的事;
12、当看到刀、匕首和其他尖锐物品时会感到心烦意乱及冲动;
13、为要完全记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扰;
14、有时会毫无原因地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其他人;
15、在某些场合,即使当时生病了,也想暴食一顿;
16、当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这类事情时,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
17、有洁癖、幻想症、电邮综合症、自慰过度等表现。
下面给强迫症病人一个自我心理调适建议:
首先要接受自己的症状,与之和平共处,不去对抗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其次要培养自己多种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参加各种活动,如打球,爬山、跑步,游泳,唱歌等等,用一种兴奋灶抑制另一种兴奋灶;
另外还要认识到这类病人本身多少都会存在个性缺陷,比如做事总是谨小慎微,过于关注细节,做决定犹豫不决,或者十分要强,追求完美等,要扬长避短,使自己性格更加优化、完善。
最后还要学会适度减压,掌握应对各种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提高抵抗疾病的心理素质,才能防患于未然。
通讯员 汪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