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治疗法是中医心理学运用于临床防治心理疾病的方法。
中医心理治疗主要包含:脱敏渐适法、情志相胜法、导引吐纳法、说理开导法、移情易性法。
脱敏渐适法。中医认为:“惊者平之,平者常也”。意指突然强烈刺激可以导致心理疾病。通过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顺序接触刺激物,使之渐渐适应,不再敏感。这与现代心理治疗的行为脱敏疗法是完全类似的。
情志相胜法。是有意识地调动某种情绪活动,调节和控制因另一种情绪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中医名家张子和根据中医理论“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并总结临床实践,从而提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恐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夺之”。
导引吐纳法。即气功疗法,在意念引导下调动正气达于病所,以驱邪治病。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兼能行气,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气,亦得数百岁……,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可见,气功通过调节意念和气息运动,激发经气,疏通气机经络,调和气血,可达到抗病驱邪的功效。
说理开导法。让病人了解病情真相,消除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疗效。《灵枢·师传》载有:“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这里所述告之、语之、导之、开之就是说理开导。《昭明文选·七法》载有:“论天下之释微,理万物之是非‘而使楚太子’涩然汗出、霍然病已”。是中医以说理开导心理治疗的著名病案。
移情易性法。是一种通过转移病人情绪注意点,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的治疗方法。《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说明情郁之症可以移情易志之法治疗。《理瀹骈文》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问,听曲消悉,有胜于服药者矣”。棋、琴、书、画、垂钓、旅游均可达到移情易志,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中医心理单元 代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