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将心理治疗称为“意疗”。中医常用的心理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意 疗
指不用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手段,而借助于语言、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场景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唤起患者防治疾病的积极因素,促进或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或康复目的的疗法。即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意疗大致可分为:顺情从欲、开导解惑、情志相胜、移情变气、暗示诱导等。
中医行为疗法
主要包括:习以平惊法、矫正疗法、捕捉幻物法、行为诱导法、行为满足法、歌吟疗法、舞蹈疗法、心理转移法、冲击疗法、课业疗法等。
《世医得效方》记载: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的家人把他的手脚捆起来,放一坛酒在酒鬼口边,“其酒气冲入口中,病者急欲就饮,坚不与之”。一会儿病人吐出一块淤血。家人将淤血放入酒中烧煮。淤血形状难看,又散发出恶臭味。这个嗜酒如命的人“自后虽滴酒不能饮也”。这就是矫正疗法中的“厌恶疗法”。
气功疗法
是一种运用主观意识对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求助者意识控制,以达到使肌肉放松,精神安宁、思想入静、呼吸均匀的目的,从而调节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起到治疗作用。
耳穴贴压
调意。即调理自己的意念,也就是训练涌现在头脑中的思想和念头。一般地把它限制在一个简单的字词(如“松”“一”)上。并把它固定在想像中的身体某一部位上,如两眉间的“上丹田”,肚脐下一寸半的“下丹田”,这就是“意守”,意守就是为了入静,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调身。即调整自己身体的姿势。由于功法不同,要求身体的姿势也各异。不论何种姿势,要使自己的头颈、躯干、四肢肌肉和关节都要处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并不为自己所意识到。即使练动功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也是得心应手,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调息。调节自己的呼息,有意识地进行一呼一息训练,延长吸气与呼气的时间。呼息可兴奋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并通过他们的影响调节内脏的功能。
音乐疗法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古代的音乐和现代的有所不同,只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敦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
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 特性,可入心;
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此外,音乐还有结合物理电疗法的音乐电针;结合导引、按摩等的养生方法;结合精神心理调节的顺治从欲、精神内守、认知引导、暗示等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理论认为,有一种叫做“气”的无形生命能量在人体14条经脉中往复运行,而病痛是由于气的阻滞和失衡所引发的。针灸师相信,在人体一些特定的点上插入细针,就能帮助经脉畅通,从而治疗疾病,从各种疼痛、哮喘到焦虑症,不一而足。
针灸疗法讲究凡刺之道,气调而至。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气与形,使神内藏。
治神三步骤:“察神、守审、治神” 。要取穴准确、手法精确、治则明确——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针刺取效于医者和患者的精神状态,患者要情绪稳定“入静”,医者要掌握病人的神气,调摄病人的神气,以激发其心神,促使其得气。
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草药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理人体机能的方法。
疏肝解郁。通过柔肝养血之品理气行滞,恢复肝之疏泄功能。
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青皮、郁金、橘叶、薄荷、当归、生地等。
涤痰开窍。中医认为癫狂为痰迷心窍所致。如:精神分裂症,中医辩证为肝郁痰结者。
轻者用解郁化痰汤、解郁温胆汤、顺气导痰汤。木僵呆滞、神思迷惘者可加菖莆、柴胡、郁金,也可先服苏合香丸开窍。
活血化瘀。有通畅血脉,消散淤滞、调经止痛的作用。
常用药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蒲黄、乳香等药物。
滋阴潜阳。中医认为肝阴虚或肾阴虚都可发生肝阳上亢。出现头痛、头昏晕、耳聋耳鸣、易激动、睡眠不好等症状。
滋肝肾常用药物有熟地、枸杞等;平肝药有钩藤、菊花等; 潜阳用生牡蛎、生龙骨等。
养心安神。用于治疗心悸易惊、健忘失眠、精神恍惚、多梦、遗精、便秘、口舌生疮等。常用柏子养心丸、甘麦大枣汤、养心汤等。
益智健脑。用于大脑保健的中草药。如聪明汤、生慧汤、定志丸等。
中草药多为植物药,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食疗),许多食物也是药物,具有保健养生作用,这也是许多人认为中草药副用小的原因。
另外,中医不仅针对疾病症状治疗,也通过辩证论治,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经脉气血,调动身体的“元气”(自身免疫力)来抵抗“邪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不仅治人的‘病’,更治病的‘人’”——这也是许多人信任中医的原因吧!
名医扁鹊认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中医从来不把治病作为唯一目的,它更强调防病养生的作用。中医广博的养生理念——既有精神修行的经典要义,也有穴位经络养生的具体指点;既有推拿、针炙、刮痧、拔罐等特效养生手法,又有打坐、意守、气功、太极拳等动静功法的结合。
太极拳
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医,不仅为国内外众多疑难杂症患者解除了痛苦,更为人类身心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因如此,中医在心理临床工作中也越来越被广泛地接受。
业务副院长 张志刚
中医心理单元 代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