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某,女,66岁。30岁时因经济压力大,逐渐睡眠不好,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多梦易醒,醒来后难以入睡。韩阿姨曾自服安定类药物治疗,睡眠质量未见好转。病情久了,老人对治疗也没了信心,常常感到心情压抑,看什么都心烦,有时感到胸闷气短,总是叹口气才舒服,两侧肋部也总是胀痛难受,吃不下东西,身体日渐消瘦。30多年来,她服用过多种中药、西药,也到综合医院住院治疗过,但疗效不明显。
2015年6月,韩阿姨因为一件生活琐事与老伴儿发生争执,吵架生气后病情加重,失眠加重。韩阿姨再次到综合医院就诊,经医生建议持着怀疑的态度来到大庆市三医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
还清楚地记得韩阿姨第一次来到中医心理室的那一幕:她皱着眉,单手抚着额头,有气无力地挪进诊室内,仿佛走每一步路都很费力。韩阿姨坐下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夫,我30多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混身上下都难受,死的心都有,我去很多大医院看过,也不好,求求您了,救救我吧!”。
当时坐诊的是该院中医专业主任医师张志刚副院长。他看到韩阿姨非常焦虑,先是关切地安抚了一下韩阿姨的情绪,然后详细地询问了韩阿姨的病史。张副院长又为韩阿姨把了脉,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得出结论:韩阿姨的病从中医角度考虑,应诊断为不寐(即失眠),属心脾两虚型,治疗时应当调整阴阳,补虚泻实,使阴阳平衡,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阴交于阳,则睡眠改善。简单来说:血虚不足以养神,神浮故而虚烦不得眠,寐亦不实,多梦易醒。气虚则气无以为继,胸闷气短。病情迁延日久,情志不畅,故而心情压抑,郁郁寡欢。肝气不舒,故而两胁肋胀痛不舒,善叹息。肝气横犯于胃,影响了脾胃的运化能力,食入的水谷运化失常,故而纳差(食欲差),日渐消瘦。
明确了病因、病机后,张院长认为归脾汤的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正适宜治疗韩阿姨的病。并同时给予了中医心理辅导。
韩阿姨听从了张院长的治疗方案,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1个月后安定类西药控制在极小剂量,韩阿姨也能入睡了。2个月后完全撤掉了安定类药物,仅服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韩阿姨睡眠实了,入睡也容易了。在她的要求下,又为韩阿姨巩固治疗了一个月。3个月过去了,韩阿姨仅服用中药汤剂,每天夜间入睡都很容易,睡觉也实了,梦也少了,夜间也不爱早醒了,心情也好了,身上不舒服的感觉也都没有了。困扰韩阿姨30多年的失眠,终于治好了!韩阿姨开开心心地办理了出院手续,重新开始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在不久前的一次门诊出诊时,韩阿姨送来了锦旗。并再三感谢张院长治好了困扰了她30多年的“绝症”。
我们希望那些像韩阿姨一样被失眠困扰的人,早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重新恢复高忱无忧的生活。
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
中医心理室/ 刘保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