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的抽动症
在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的儿童青少年咨询室外,一个面带愁容的妈妈搂着一个大约有6、7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显得很不耐烦,他急于挣脱母亲的怀抱。他反复用力地推开妈妈的手,猛地冲了出去,在走廊边跑边大叫,大声地唱歌。妈妈越制止,他的声音越大,并且不停地用力敲其他咨询室的门,当有人开门查看时,他又跑得远远地,头部不停地抽动着。等待区的人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们,母亲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当孩子进入沙盘治疗室的时候,由母亲来介绍情况。母亲称自己和孩子的父亲都忙于工作,小的时候基本不带孩子,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来带,只有周末回家才能和孩子吃上一顿饭,而爷爷奶奶又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都给。以至于等儿子到了幼儿园,才发现,他总是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处,不能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小朋友不愿意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会动手打人,或者推倒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不能好好听课,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就离开座位走来走去,并且不停地骂人。老师找来家长要求休学,家长在无奈之下,将孩子送来医院。
孩子称自己叫“小霸王”,并且要求治疗师也要这样叫他。他在沙盘室里无论拿起来什么东西,都很拘谨地询问治疗师可不可以,在得到同意后,就会用力地将沙盘填满,而且都会选择车辆,沙盘的内容杂乱无章。
他不能够遵守沙盘治疗室的规则,在沙盘室中也会不停地大喊,像发泄一样地叫着。第一次见面时,他就紧紧地盯住治疗师的眼睛,似乎想要从中发现支持和善意,但是却拒绝和治疗师交流,并且抽动得很厉害。每当这个时候,治疗师都会静静地等待他喊完,默默等待他发泄自己的情绪。终于在第三次见面的时候,“小霸王”突然说道,自己有时真就不知道心里为什么难受,只想喊出来,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觉得父母对自己照顾得太少了,很想念爸爸妈妈和自己在一起的日子,可是只有自己病了,不停地在抽动时,父母才会像现在一样急切地带自己来看医生。只有在沙盘治疗室里面,自己大喊或者摔沙子才没有人骂,也没有人训斥自己,也不会有人不停地说自己在抽动,在这里感觉真的好了很多。
“小霸王”的情况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动症,抽动症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通常在3-5岁时发病 ,男性比例比女性多。一般的发病因素可能有:
1、体质因素,2、精神因素,3、习惯及模仿,4其他。
抽动症与心理因素也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小霸王”更多的时候是心理上的问题,因为父母从小就不照顾他,他的心里极度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而不是出了问题以后的责骂和责打。从电视和别人口中得知了抽动症以后,发现自己也在抽动,而父母开始对自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心,于是病情就更加严重了。通过沙盘治疗和行为矫正治疗,当我们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注的时候,“小霸王”的抽动症慢慢好转起来。
心理咨询室/ 康珊珊
心理干预中心/ 康珊珊) 心理咨询电话:509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