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66岁,退休工人,三月前无明显原因起病,失眠、疑心大、发脾气、骂老伴儿,认为老伴儿有外遇,伙同情夫要谋害他,不吃老伴儿做的饭。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智能基本正常,诊断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包括早发精神分裂症迁延不愈至老年期的慢性精神分裂症和晚发精神分裂症。早发精神分裂症指45岁以前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晚发精神分裂症指45岁以后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晚发精神分裂症与早发精神分裂症两者在分类学上仍属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单元,但有所不同。
发病病因
1、生物因素:①遗传:晚发精神分裂症遗传倾向高于一般人口,但远低于早发精神分裂症;②人格:大多数晚发精神分裂症人格是健全的,少数倾向偏执性人格;③性别: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女:男=7:1;④感觉功能:晚发精神分裂症感觉功能(如视力、听力)减退者多,易发生幻觉、妄想;⑤其他:合并脑部、躯体疾病等。
2、心理社会因素:孤独,脱离社会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异常且不协调,但有如下特征:
1、以阳性症状为主。突出的是妄想、幻觉。妄想荒谬离奇,以被害妄想最多见,其次为夸大妄想、被窃妄想;幻觉发生早且严重,以听幻觉最多见,次为视幻觉、嗅幻觉、触幻觉。幻觉与妄想内容多一致。
2、阴性症状少见。思维贫乏、情感平淡、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少见。
3、认知功能障碍明显,但没有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的特点,大脑病理检查也没有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颗粒性空泡小体等病变。
4、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5、社会适应能力衰退比较隐匿。
治疗
1、药物治疗:选用不良反应少、药物相互作用少的药,起始低剂量、增量缓慢、增量间隔时间延长,个体化用药。一般有效剂量为成人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最好能监测药物浓度。
2、心理行为治疗:主要有认知治疗、行为治疗、来访者中心治疗、精神分析治疗、家庭干预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老年单元/ 杨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