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却成厌食症
  • 发布时间:2017-05-11
  • 作者:xinli

      肇源县某中学的张某,男,16岁,在2012年5月时因暗恋班级某个女生,而这个女生嫌弃患者太胖,于是开始减肥。每天只吃两三块饼干,喝少量水,四个月体重从130斤瘦到70斤,每天都不觉得饿,容易心烦,爱发脾气,虽然只有70斤但还是觉得自己胖,自觉越瘦越好。
      随后患者出现便秘,有时十余天都不排一次便。在2012年的12月,纪某在外吃饭吃坏了肚子,导致腹泻多次,之后虚脱昏倒,当时其母亲将患者送到哈尔滨某院救治,给予营养物质输液治疗,恢复较好,当时给患者诊断为“神经性厌食”,服用盐酸舍曲林等药物治疗,一直服药到2015年8月份,患者恢复较好,只是饭量仍比同龄人少,有时仍有想吃很多东西的欲望,吃完后又感到内疚,害怕自己发胖,于是开始呕吐。
      近三个月因为母亲在学习方面给患者较大压力,患者告诉母亲不想上学,把母亲买的零食偷偷全部撇掉。出门随身要带着体重测量秤,随时测量自己的体重,每天要测量许多次,只要重了一点儿,患者就会担心自己又胖了,只要体重轻了一点儿就会很开心。为了减肥患者甚至开始计算每顿吃饭的热量。在家愿意发脾气,和母亲吵架,埋怨母亲不关心自己,砸东西,家中所有的值钱东西几乎都被他砸光了。为求系统治疗,由其母亲陪同到大庆市心理医院就诊,诊断为“神经性厌食”。
      患者因怕自己发胖,产生明显的厌食行为,每日进食量较发病前减少2/3以上,患者消瘦,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20%,除厌食外还可见恶心、呕吐及顽固性便秘。由于长期的进食过少,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及低代谢症状,例如:身凉、畏冷、心动徐缓,低血压,皮肤粗糙等。多数病例尚能支持一般室内活动、能上学念书等。但容易疲乏无力,少数病例精神抑郁,反应淡漠,虽然已极度消瘦,但仍不思饮食,讳疾忌医。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患,患者绝大多数由于畏惧肥胖影响形体美,而有意识地限制饮食,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精神内分泌疾病,由于特殊的精神、心理因素而进食过少,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减轻,以致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紊乱。根据中国医学界的研究,国内神经性厌食患者多数是由于慢性精神刺激或学习、工作过度紧张而逐渐起病,以青春期女性为多见,表明这一时期性格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在具体治疗中,除了支持、包容、引导外,我们应注意不能给予患者过多的关爱,要有一定的限制,因为他们正是因为对爱的过多要求才会不停的索取,可是那些过多的爱却又会让他们承受不了,因此,他们又要将其摆脱,而表现出的形式就是他们不停的吃,不停的吐的过程。我们要与他们建立新的、亲密的、建设性的良好关系,以同情、接纳、理解、关爱的态度去接触他们,促进病人成长,使患者在治疗中说出心中的疑虑与痛苦,帮助患者找出疾病的关键所在,使其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并适时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在营养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使摄食量与体重稳步增加。 
     (大庆市心理医院/张玉)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黑公网安备23060002000280号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黑公网安备23060002000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