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6岁,是一名工人,信佛十余年。于2015年2月逐渐开始失眠,行为异常,平时总磕头,爱发脾气。近二个月开始胡说,说一些与佛教有关的话,叨叨咕咕。疑心大,认为有人在背后讲究她,担心有人害她,认为有人偷她的神食。称耳边有人和她讲话,说她信得不好、不够虔诚等。无故发脾气,砸东西,一阵明白,一阵糊涂。
最近自己出走到双城,后被其丈夫接回,回家后,摔东西,打骂丈夫,家人实在没有办法,最后他丈夫把她送到大庆市三医院求治,门诊以“分离性障碍”收入院。
该患者身体健康,平素性格内向,要强,自我为中心。入院后躯体检查未见异常体征,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接触主动,答话切题,思维连贯,称自己信佛20余年,2个月前她的“心灯点燃了,自己有磁场,别人与她接触会得到嘉实”。承认她三年前耳边能听见别人跟她说话,说话的人有男有女,但是经过寺庙的大师开导后就消失了(心因性幻听),称她平时性格急躁,做事要强,追求完美,未见典型妄想症状,无自知力,情绪易激惹,情感反应协调,生活自理能力一般,目前未见怪异行为。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
给予奥氮平片口服,控制其精神症状,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然而起初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五次之后,病人仅仅是情绪较之前稳定,不会经常发脾气了,但是偶有不顺心的事情还是会谩骂他人,这也使得家属对于治疗方法产生了质疑,认为医生治疗不当,引起了患者家属强烈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我们耐心跟患者家属解释精神疾病治疗难度很大,控制精神症状不仅仅所应用的抗精神病药物需要足够的剂量,还需要在足剂量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时间让药物充分起效。在足剂量足疗程的情况下,才可能使疾病转好,这还要考虑个体差异。
家属虽然仍表示怀疑,但还是接受了继续治疗的建议。效果不久就出现了,当患者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第七次之后,病情突然好转,幻觉妄想症状均消失,对于自己的病情有了认识,自知力大部分恢复,情绪稳定,不再无故发脾气,能正常和家人及其他人交流。家属心服口服,连声说谢谢,说在家拿老伴没办法,在这住院几个月就治好了,三医院的大夫真是高明!
通过这个患者的治疗,我有以下体会:
1、有宗教信仰的患者,一旦出现异常言行,家属往往认为患者所作所为与其所信仰的宗教有关,往往忽视了患者可能已经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能够充分地让人们认识到精神疾病的症状特点,才能更好地使患者早日得到治疗。
2、精神药物对于精神症状的改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针对个体差异,需要足剂量、足疗程才能印证所选药物是否有效。
3、 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于控制患者兴奋躁动症状效果会很明显。
4、与家属较好地交流和向家属适当地说明精神疾病治疗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精神疾病的特点,能够消除患者家属心中的顾虑,减少对治疗产生的怀疑。家属的信心可以给患者创造一个更好的心理支持,良好的支持环境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经常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本报通讯员 张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