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教育是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及公众交流,解答其用药疑问,介绍药物和疾病知识,提供用药指导服务。目的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并减少用药相关问题。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所有处方药物名称(包括国际非专有名称、商品名和别名等)是否正确,临床药师自己要清楚,同时要告诉患者如何正确识别,以免重复用药。
(2)、处方2种或2种以上药物时,药师要考虑药物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意义如何并告知患者。
(3)、临床药师应熟练掌握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确定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是否合适。
(4)、临床药师应熟练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安全性,特别是那些治疗窗窄、治疗量和中毒量紧邻的药物,及时提醒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临床药师应将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及服用(使用)时间(如餐前、餐后、吞服、含服等)清楚明白地告知患者。
(6)、临床药师应了解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罕见不良反应,应知道如何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后如何处理,一些重要内容一定让患者牢记。
(7)、临床药师应了解食物、饮料或运动对所处方药物是否有影响并告知患者。
(8)、患者如为儿童,临床药师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即此药儿童能不能使用和可以使用的合适剂量。
(9)、患者如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应特别考虑老人是否需要减少剂量,以及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0)、对于妊娠期妇女用药,临床药师应熟悉药物的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分类,必要时可根据文献资料和经验做成小册子或电子版,方便查询。
(11)、对于哺乳期妇女用药,临床药师应关注哪些药物可透入乳汁、透入量多少、对婴幼儿的影响如何,在对哺乳期妇女提供药物服务时提供特殊提示,以减少或避免因哺乳母亲治疗用药对婴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
(12)、临床药师在进行用药教育前应对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食物)和家族过敏史进行询问,以便正确指导。
(13)、临床药师应掌握哪些药物可加重某些疾病,应考虑患者目前伴有的其他疾病,所用药物可否加重伴有疾病。
(14)、临床药师在进行用药教育前应询问患者目前正服用的其他药物,以免重复用药或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15)、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药师应熟悉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清楚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选用和剂量调整,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16)、临床药师应掌握药物不同剂型的特点并告诉患者不同剂型药物的正确服法(口服)或用法(外用)。
(17)、临床药师应了解药物对化验结果的影响并告知患者。
(18)、临床药师应了解药物对大便、尿液颜色的影响并告诉患者,减少患者发现异常后的心理负担。
(19)、如果患者将注射剂带出院外使用,临床药师应将注射用药物的合适溶媒、稀释量、给药速度、配伍禁忌等告知患者。
(20)、临床药师应了解各种疾病药物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即治疗疗程,也可以说是最佳停药时间,并告诉患者,以免患者停药时间错误(当然有些药物需终生服用)。
(21)、临床药师应告诉患者药品正确的储存与保管方法,特别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等。
(22)、临床药师应告诉患者药品效期的识别方法并告知过期药品应及时处理,以免造成后患。
(23)、临床药师告诉各种剂型药品变质的识别方法及服用(或使用)变质药品的危害。
药剂科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