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 少年很“自闭”
  • 发布时间:2017-05-11
  • 作者:xinli

父母离异  少年很“自闭”

关于儿童心理创伤的故事——

  早晨,儿少心理诊室一打开,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出现在门口。从进入诊室开始,他的眼睛就一直看向地面,丝毫没有像其他患者那样探寻周围环境的意思。以往来到这里的患者要么表现出对新环境的好奇,要么就是产生对精神医院传闻的恐惧,而他则是没有丝毫感情波动地坐在那里,似乎这里就像是在自己家中,完全不像是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环境里。和他打招呼时,他也不像一般人那样点头微笑,而是鞠了一个躬,十分正式地向我问好,就像见到了十分值得尊敬的长辈一样,却让我们无法感到丝毫的热情与友好,完全就是公式化的问候。
  我想起了他。几天前,在一所中学的操场上,几个孩子正在推搡着一个带着眼镜,体型略胖的男孩,而周围的学生都只是远远看着这一幕,并没有人上前阻止。很快,上课铃响了,学生们都结伴返回教室,空空的操场上只剩下他自己,他慢慢站起身来扶正眼镜,掸去了身上的灰尘,而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他的表情十分平淡,没有丝毫的恼怒、愤恨,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般,径直走回了教室。
  回忆中的面容和眼前的人完全一致,这让我对他的情况产生了兴趣。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在他童年时,他父母就离异了,并且各自建立了新家庭,而他现在则由姑姑代为抚养。
  当谈到他在学校的情况时,他说自己在学校很好,还有不少要好的朋友,但一想到他那天在操场上的情形和刚才向我问候时的语气,我不禁怀疑他所说话的真实性。果然,当问到朋友的名字时,他又沉默不语。我将话题转移到他对同学的看法,他却说:“他们对于我来说都只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罢了,可有可无。”“那要是他们欺负你呢?”“我是无所谓的,下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躲开就好了。”“你现在想念你的父母吗?”“我对他们的事情不感兴趣,这世上其他所有人的事都与我无关,我也不会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和他们做的事,因为这世界终究是要毁灭的。”听到这里我不禁感到诧异,这孩子不会信了什么邪教吧?我连忙询问他的姑姑,得知他自己在家里经常阅读佛教书籍,还喜欢看《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名著。一谈起《红楼梦》和佛教,他的话明显多了起来,看来是真心喜欢这些。当问起他对佛学的理解时,起初他口称“不敢当”,但是很快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从佛经中看到的故事。他称根据佛经所说人类很快就要灭亡,人类会退化到原始形态重新开始进化,所以他完全没有必要关心别人的事。
  在问诊结束时,我建议他去做一些人格测定量表,他对此表现得十分反感。“我没有病,我也不认为有任何一种仪器可以测出我的思想。再见!”虽然他的面部表情依然没有明显变化,但我从声音中听出了他的愤怒。
  我不禁担心起来:童年的一些事情会对一个人的性格成长产生极大影响,父母离异就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心理创伤可以影响整个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如早期的父母离异经历能够影响甚至阻碍一个人发展稳定的自我感觉。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对创伤作出反应,这取决于创伤的细节,以及当事人独特的自我和经历。就像这个少年,童年时父母离异对他造成的伤害封闭了他的心灵,被抛弃的痛苦让他对别人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让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和别人交流。
  关于化解心理创伤,历来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是不要再提起创伤事件,一种是主张要回忆创伤事件,越详细越好,然后才能接受并克服它。第一种主张,适用于那些心理创伤严重,但未对现在生活造成影响,未出现强烈反应的个体。例如,小孩在校园受到老师的虐待,之后不再提起跟那个老师相关的所有事情。第二种主张则希望通过联想、梦、催眠等方式,进入到人的潜意识,挖掘背后的故事,就像是把被遮盖的尘埃打扫干净。这个过程是异常痛苦的,就像是把已经结痂的伤口给剥开。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也不知道他能否走出童年的心理创伤,能否摆脱过去的阴影,重新“活”过来。但我衷心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慎待感情,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远离心理创伤!
  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儿少单元 
  实习生 黄凯宇  指导教师 任凯        联系电话:5095227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黑公网安备23060002000280号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黑公网安备23060002000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