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由各类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和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血管性认知障碍在认知类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除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外还可包括一系列的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异常。不同于阿尔茨海默病典型表现出的记忆损伤,脑血管病可影响到认知功能的其他方面,如执行功能、语言功能,并且脑血管病患者的人格改变、行为和情绪紊乱也可能比记忆损害更为突出。
对于早期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可能仅表现为动作迟缓、总想上厕所,在这一阶段,很多人会将行动变慢归结于老了、正常;而对于泌尿系统症状,很多老人往往选择就诊于泌尿外科,但是却常没有很好的疗效。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变得反映迟钝、信息加工速度减慢,并且语言表达上也会出现问题,比如跟他说什么事儿要过很久才能转过来弯;讲话也会变得词不达意,反复提问相同的问题。更严重的表现可以体现为时间、地点、人物认知障碍,例如,忘记了春夏秋冬、年月日;出门容易迷路;不认识亲人,管女儿叫妹妹;另有一些患者会抑郁,从而产生自罪、自责感,严重者存在自杀倾向。
由于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可干预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神经变性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症不同,属于非神经变性病引起的痴呆,是假性痴呆,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可逆的。如对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防治,则可以延缓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进展。
最近老年单元住进了三名血管性认知障碍老人,经过精心诊治,病情明显缓解。如果您有上述症状,可到大庆市三医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老年单元门诊,通过查记忆量表、验血及辅助影像检查等可以早期诊断。
一旦明确诊断,患者本人需按医嘱足量、足疗程服药,定期复诊,不能擅自加药、减药、停药。家属也需要配合医院、配合医生,做好病人的工作,家属对病人的关爱,对病人的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任医师 杨海波 509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