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三医院医护人员到农村进行“解锁”行动
患者,男,36岁,癫痫抽搐史二十余年。据家属讲述:20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抽搐发作。口吐白沫、四肢强直、大小便经常便在裤子内,有时出现舌咬伤,每次持续二分钟左右,经抢救后方可缓解,对抽搐经过不能回忆。抽搐次数逐渐频繁,有时每日六至七次。患者家境贫困,无钱医治,一直未经系统治疗。家人自行给予卡马西平口服,逐渐增至每日六片,抽搐次数减少,但有时发脾气、外走、打人、毁物。不发病时患者清楚自己打人、砸东西是一种病态表现,但由于患者自私猜疑、嫉妒心强,情绪常不受自己控制。
近四年来患者病情加重,他不但打骂家人,还时常追打邻居,打砸别人家的东西,搞得村里人人害怕。甚至有的村民给老人“献计”,将疯儿子带到外地丢了算了,免得拖累家庭。但老人说:“他毕竟是我的儿子,我怎么能舍得将他丢弃。”
无奈,为了避免伤害到他人,没钱送他治疗的年迈父母把儿子锁在家中。老人回忆说:“刚被关起来那段时间,他整日大闹,听见儿子凄惨的叫声我的心都碎了。”
一天,趁家里没人,患者将锁链弄断跑了。老人回家发现后立即通知其他亲属一起寻找。经过家人几个小时的苦苦寻找,最终在离家十几里外的树林里找到他。这次事件发生后老人吸取教训,决定将锁链加粗。从此,患者每日的吃喝拉撒都在这间小屋里解决。
尽管老人如此费心,锁链还是再次被弄断。由于患者邻居家常常有很多人打麻将、纸牌,一直持续至后半夜,导致患者心烦、难以入睡、情绪激动。患者趁家中没人,将锁链弄断,把邻居家的窗户打碎,警察赶到后又将警车玻璃砸碎。最终村委会决定出钱帮助他们,家人在警察协助下将患者送入大庆市三医院,诊断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患者刚入院时的样子我依旧清楚记得:光着双脚,穿着破旧的衣裤,蓬头垢面,身上还有很大的酸臭味。我们马上端来一盆盆热水,为患者洗头、理发、修理指甲、擦洗全身,又找来干净的衣服为他换上。经过几个小时的细心护理,患者的面貌焕然一新,老人乍一看到儿子现在的样子几乎都认不出来他了。
第二日早上查房时患者父亲拉着主治医生的手说:“医生,我儿子最近经常抽搐,您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呀!孩子这样实在是太遭罪了”。 医护人员耐心的劝慰老人说:“您放心,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但您一定要乐观,保重自己的身体。您儿子的病要坚持长期治疗,这样会对疾病的治愈有很大帮助。”在医护人员的不断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患者抽搐次数逐渐减少,并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在,他每日可在家人的陪伴下自行在病室活动、吃饭、洗漱。
一个月后的一天,年迈的老人找到我们说:“医生,我儿子的病情已经稳定了许多,我真的要感谢你们这段时间对我儿子的细心照料。我年纪大了,晚上熬夜看护他有些吃力。有时半夜他就尿在床上,都是护士查房时发现,帮我找来新的衣物及被褥换上。”
对于老人的一再感谢,我们表示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我们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本报通讯员 朱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