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的孩子
那是我工作后第一次上夜班,因此他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眼看上去,帅气的外表下暗藏着深深的忧郁,还有那叛逆的眼神。他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样子,但面部表情并不是很放松,反而很凝重很紧张,仿佛装了很多心事,似乎也有很多解不开的疙瘩。看到他小小年纪却愁容满面,我一时感慨万分:像他这样好的年纪,正是无忧无虑,快乐自在的年龄,到底是什么病把他弄成这个样子?我打开了他的病历。
该患16岁,大庆市人,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整天闷闷不乐,感觉生命暗淡无光,前途无望,干什么都没意思,原来喜欢的事情现在也不愿意去做了,经常哭泣,不愿与人交流,怕别人询问自己为什么不上学,怕别人知道自己不正常。情绪波动大,自责但又不甘心,总觉得自己很优秀,家庭条件也很好,现在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多次用刀划伤手臂,事后能认识到自己错了,对不起母亲。无人时耳边能听到有人说话,有时能听见丢失小猫的叫声,在他人解释下能认识到以上情况是不真实的,但仍感觉很害怕。一月前失眠加重,感觉自己脑子变慢了,记忆力不好了,不想活动,不愿意上学,故在姥姥陪同下来到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诊断为抑郁发作,住进儿童青少年心理保健调适单元。
姥姥已经70多岁了,能陪孩子住院看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一不如意,还冲姥姥发脾气。看到这一情况,我主动走过去,让姥姥到旁边休息,我就站在床头和他聊天。他开始不愿意理我,但在我多次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后,他慢慢打开了心扉。他在一个单亲家庭中长大,父母在他3岁时离异。母亲在外地打工,姥姥把他带大,他性格内向、敏感。8岁起,一生气就割自己的手臂,割时不感到疼痛,甚至会忘记刚才所受的委屈。心理测试显示他情绪反应强烈、不稳定,心理医生从处理情绪入手,辅以少量抗抑郁药物,消除自责,处理感情缺失,教他学会处理情绪的技巧,逐步解决母子沟通问题,培养其学习兴趣,三个月后他又重新返回了校园。李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