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9点以后,在喇嘛甸镇向荣村的市场或家属楼区,都可以听到:“豆腐了、豆腐了”的叫卖声。你要是和卖豆腐的青年详细聊聊的话,他就会告诉你:豆腐是他自己做的,每天能卖两板水豆腐、一板干豆腐,能赚100多元呢!
这个卖豆腐的青年叫宋某,是我们“686项目组”救治的精神病人。宋某家里有2个精神病人,姐姐也有精神病。都是成年人,不仅没有能力赚钱养家,而且总是让左邻右舍间出现不必要的惊扰,给家里增添许多麻烦,致使家境十分困难,治病都没有钱,宋某的父母都非常发愁。
2006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大庆示范区的工作人员通过调查,把他们姐弟纳入项目管理,为他们送药、治疗、监管。通过7年坚持不懈的救助管理,姐姐宋某病情有了明显的缓解,宋某本人恢复得更好。
看到这一情况,我们在随访时就和宋某商量,现在家里困难,你目前的情况应该做点事情,帮助父母分担一下家中的困境。宋某很盲目地说不知道能做什么,我们就鼓励他让他去批发市场上点小百货,我们帮他申请了免税执照,让他去卖,一段时间他卖的也很好。
但是卖小百货赚钱少,也很难维持家用。王某有一天给我们打电话说:医生我把你们当主心骨了,你们帮我拿拿主意,我不想卖小百货了,赚钱太少。我看卖豆腐比较快,一板很快就卖完,正好我爸爸还会做豆腐,我姐姐也在家闲着,而且做豆腐全家人都能干,赚的钱还多点。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觉得有道理,就给了他肯定的答复,并且我们出车帮他买回了做豆腐用的电磨和豆腐包等工具。我们又利用随访的机会给他买来了白色纱布(做豆腐包用)和其他零散用品,送到了他家,经过几天的准备他的小豆腐坊开业了。宋某看的还真准,豆腐卖得非常好,他们现在每天能赚100多元了,养家不成问题了。
赚钱的成功感使宋某有了更大的动力和自我存在价值感。宋某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也更加好转。没有药了他都能自己来三医院取药,化验。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喜悦的重复一句话:“医生我现在不用你们担心了,我能赚钱养家了!” 通讯员 卢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