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学会享受独处
  • 发布时间:2017-05-11
  • 作者:xinli

题  记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害怕独处。他们要么过度地依赖亲人,即使是成年人了也表现得像孩子一样粘人,要么终日呼朋引伴,穿梭于各种社交场所,一味地迁就朋友,随波逐流,甚至失去了自我。
  关于独处,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有这样的论述:“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值得反复回味: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确切把握地能依靠别人;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交给人所带来的困难和不便、烦恼和危险难以胜数、无法避免”。他说到:“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叔本华这样认为:“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另一个哲学家拉布叶甚至说:“我们所承受的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案 例

  “我不能忍受他把我丢在家里,哪怕只有一小时。”
  李菲,45岁,会计师
  “自从儿子上了大学,我变得特别依赖老公。除了上班时间,我希望他总能呆在我身边。老公在单位是一个中层领导,经常会有些应酬,每次他打电话告诉我晚饭不回来吃,我都会感到特别沮丧,甚至恐慌,仿佛世界末日到了,所有的人都抛弃了我,呆在家里坐卧不宁。我就找闺蜜出去吃饭、逛街,直到他回来。如果他回来晚了,我就会和他吵闹。慢慢的他不怎么出去了,却明显地不快乐,我看在眼里,也没有办法,我就是不能忍受一个人在家。”
  “如果晚上没有安排,我会很不安,不知如何打发时间”
  王晓晨,男,27岁,公司职员
  “毕业后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我苦心经营了很多朋友。几乎每天晚上,我都找人出去吃饭、看电影,或者去球馆打球。每月的工资几乎都花在了交际上面,有时甚至入不敷出,有些朋友明显的是在我这里混吃混喝,可是我却只能这么做。
  因为,我特别害怕回到空荡荡的家,我无法忍受一个人在家的感觉。一回到家里,我立刻打开电视机,却无论如何也看不进去里面播出的内容。心烦、不安,胸口憋闷,无目的的在客厅和卧室间游荡,无所适从。

 

原  因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独处的能力是在儿童时期培养建立起来的。那些无法忍受孤独的人,往往是孩童时过早经历了情感创伤:或是妈妈因为工作不能经常陪在身边,感觉自己被遗弃了,或是因为身边的妈妈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对孩子不够爱,等等。这些原因导致的分离性焦虑,会影响孩童心理的健康发育,甚至一生的幸福感。因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情绪饥饿”的问题,一个人在独处时,就会唤起幼年时母亲不在身边的焦虑和痛苦,这些成年人需要别人的陪伴才能确信自己被爱。这种来自童年的不安全感让他们内心没有真正认识到:即使远隔千里,人们依然可以相互信任和依赖。

 

方  法

  如何消除独处的焦虑痛苦呢?行为心理学治疗师弗雷德里克·范吉建议:
  审视自己的不适。养成自我观察的习惯:分析发生的事情,估量自己的情绪,把纠缠在脑海里的消极想法都写下来。逃避问题是没有用的,最好是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找出以前自己一个人时感到不安和忧愁的情形,看看现在独处时的心境是否在重复过去的某种情绪,找出令你真正害怕和焦虑的是什么。
  逐渐习惯独处。要求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听音乐、唱歌、画画……这样做,能把独处和积极的情绪连在一起。开始的时候,几分钟就够了,慢慢地,你就会适应。如果操之过急、时间太长,可能会加剧你的恐惧心理。成功地让自己独处几个小时而不感到焦虑和忧愁,能够帮助自己重新建立信心,使自己变得乐观。然后,再尝试一些更微妙的处境:比如一个人去看电影或者独自旅行,等等。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否认社会交往的益处,但是如果是因为害怕独处而过度地依赖交际那就是一种“社交强迫”了,它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烦恼。因此,存在这类问题的朋友现在就要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认清依赖背后的情绪症结所在,并且慢慢地克服这些障碍,只有当你学会了享受独处,你才算真正地长大成人了。                  

主任医师   张曦明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黑公网安备23060002000280号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黑公网安备23060002000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