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与朋友小A闲聊,正聊得开心之际,她突然说:“现在感觉活着真好,我差一点就见不到你了。”大惊之下,细问才得知事情的经过,真的感觉后怕。现将她的情况记录下来,供同仁们参考。
小A在近半年内曾发生过3次晕厥,每次情况都类似。
第一次是在下夜班期间。睡梦中手机铃声响起,她立即下床去窗户附近的桌上拿起手机,按下接听键,迷糊中没有分辨清楚是谁,就感觉到恶心、头晕、出汗,自觉大事不妙,强自支撑扑到床上就失去知觉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再次醒来,想起之前的电话,拿起手机查找才发现距接听电话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5分钟,感觉好像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后怕不已,暗自警醒自己,以后一定要注意了。
第二次是在某一天上午8点多钟。等电梯期间低头系鞋带时,电梯来了,她立即起身冲进电梯,电梯关门继续行进,她突然感觉视线模糊,头晕,还没来得及把住扶手,就跌倒在电梯里,后来是在他人的呼喊中苏醒过来。
第三次是在学校陪读时发生的。当时晚上8点多,她关上灯休息,结果睡着了,手机放在离床很远的冰箱上面充电。仍然是在睡梦中,刺耳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她起床匆忙奔向手机,结果没等拿到手机,她就跌坐在了地上,朦胧中感觉手机就在左手上,右手手指不停地按向左手的“手机”,但是没有反应。这时,恶心的感觉再次袭来,她又突然的晕倒了。当她苏醒过来时,看到自己坐在冰箱门前的地上,满身大汗、周身无力、全身发冷、头晕、恶心,自己扶着冰箱站起来,慢慢挪到床上,盖上被子,又迷糊过去了。直到第二天早上醒后感觉左眼眶疼,才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把左眼上部磕坏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想起是怎么磕到的。
其实小A的情况都是体位性低血压惹的祸。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虚脱,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主要症状是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严重的可出现晕厥等症状。
小贴士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因晕厥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体位性低血压除针对病因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饮食,补足营养,避免饮食过饱或饥饿,不饮酒。
(2)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3)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日常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坚持3个30秒,即站位到卧位,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用30秒时间完成,以避免因剧烈改变体位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
(4)在使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时,必须提高警惕,注意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同时告诉病人应用此类药物后不要突然站起,最好静卧1~2小时,站立后如有头晕感觉,应继续卧床休息。清晨起床时须加小心。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立刻将病人抬放到空气流通处,或将头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病人一般很快苏醒。必要时可掐人中穴或皮下注射升压药等。
本报通讯员 高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