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态度会有不同应试状态。
考生若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会激 发自己进入“状态”;把考试看成是一 种机会,就会以一种珍惜心情对待;若 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就会紧张不 安;若把考试看成是倒霉的事,就会心灰意懒。因此,在临考前考生要增强自信,把考试压力化为应战的动力。
第一招:成功概率步步高。模拟考试成绩突高突低往往是影响考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引入概率观念就可以用平和的心态看待成绩,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和考上每个层次理想大学的可能性。比如有一个同学考上各层次大学的概率为:专科 95%、一般本科 80%、重点本科 50%、北大清华 10%。这个同学努力的目标应该是拿下一般本科,争取考上重点本科,对北大清华抱有美好的希望。每次考试成绩的变化,可能会提高或降低对考上各层次学校概率的估计,但只要在大致区间,成功还是有希望的。因此不要为一次考试失利而气馁。
第二招:每天都说“我能行”。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我们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更有能力,如果我们告诉自己“我不行”,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笨。因此保持积极心理,时时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能成功”等,你就会越来越有信心。你需要每天进行2-3次,最好在镜子面前,对着镜子中的你说,“我能行”,具体时间可以安排在学习之前进行。
第三招:改错题,考后一百分。面对一套一套的模拟题,你发现不论你怎么做,结果总是有不会的题,这让你很泄气甚至是感到绝望:“我怎么总是不会?”其实这些错题可能都是你遗漏的知识点,如果你能够花时间改正过去的错题,做到考后一百分,那么今后考试你遇到的难题会越来越少,因此,改错题比做新题更能增强自信心。
第四招:欺软怕硬,多做容易题。难题恐怕是没有止境的,不论你多么聪明,你发现自己总是为难题所困。在难题面前,自己会变得渺小,不自信。在容易题面前,你会觉得自己无比厉害,有信心。实践证明,多做容易题可以增强自信、保持自信。因此,临考之前,不要再用难题折磨自己,适度做些简单有代表性的题很有必要。 本报记者 姜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