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代老年医学研究证实,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衰老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二、精神创伤。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三、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如何化解老化情绪呢?
第一、心胸豁达,知足常乐。我们在长期的老年医学考察中发现,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不易动怒,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第二、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以陶冶情操,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
第三、结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异性朋友),经常谈心。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怀古,有助于心情舒畅,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家庭和社会的关心。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一样,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心。生病时需要照顾,经济困难时需要救济,上公共汽车时需要“老弱病残孕专座”,老年人再婚时也需要子女的理解和支持,临终时需要子女和亲人在身边并握着自己的手。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不具备,老年人再努力也不可能满意自己的生活质量。因此,家庭和社会应尽其所能帮助老年人。 老年心理专家 杨海波 电话:509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