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生命 不能承受之重
  • 发布时间:2017-05-11
  • 作者:xinli

  2013新年第一天上班,病房竟然扎堆来患者。
  下午,病房进来一名身高180cm的年轻男患,前呼后拥跟了几个人,接过入院通知单一看,“孤独症”三字赫然纸上,我暗暗的倒吸了一口冷气。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曾经以“雨人”“星星的孩子”等见诸报端、荧屏。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该障碍为慢性病程,预后较差,约2/3患儿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终生照顾和养护。       
  以前见过的孤独症大多是儿童,见到这么大年纪的孤独症患者还是第一次,接触病人后发现患者竟然一点儿都无法交流,一句完整的话语甚至单音节的词语都不会说,生活不能自理,只会简单的摇头、摆手,还不代表任何的意思,从孩子母亲和姥姥的口中逐渐了解了病人的整个病史:病人从3岁时开始出现语言功能下降,原来会说的话都不会说了,还哭闹打人、摔东西,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读书。曾多次到国内较大城市就诊治疗,进行训练,然而病情一直未见缓解。于2010年病人开始打人,脱光衣服到处跑,摔东西、撕纸、嚼纸和塑料,有时整夜不眠,近两个月病情继续加重,行为紊乱,经常打人,双手震颤,外走,表情幼稚,学舌(重复说别人说过的音节),该病人总病程13年,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虽然无法准确还原13年来病人家属带着孩子走过的漫漫艰辛的求医路,但是看到成人这样的躯体目前这样的行为表现,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属那份无望和痛苦。
  安置床位,入院介绍,测量生命体征,完成护理评估。病史中即存在明显的冲动和外走,所以告知家属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劝其不要陪护,将病人放到封闭科室治疗会更加具有安全保障,然而做母亲的却万般不同意,只好暂时入住我们开放科室一病区观察。
  虽然采取了防范措施(去除室内一切危险品,告知家属自我防范技巧、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等)但是暴力伤害还是发生了。在忙碌了一天刚要下班时,病房里突然传出呼救声,病人的姥姥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说病人正在打他的妈妈,我急忙和医生冲进病室,可一两个人根本控制不了他年轻躯体爆发出来的蛮力,后来在增援的实习大学生帮助下才勉强将病人制止住,事件起因竟然是病人要一直吻着妈妈的脚,未获允许立即爆发。妈妈的脸已经被打肿了,一边流泪一边还在和工作人员说是自己不对,不怨孩子打她,这就是母亲,一个不幸无助却闪耀着母爱光芒的母亲。
  下班了,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有同为人母对病人和家属痛苦的感同深受,更有作为一名医者的歉疚。值得欣慰的是,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经开设了儿童心理科,自闭症康复训练基地也将投入使用。有这么多专家和有识之士关注着这个群体,祈盼着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轻些再轻些,少些再少些!      
  本报通讯员   徐士芬

返回列表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医院地址:大庆市让胡路区让杜路192号
电话:0459-8881654   邮编:163712
©大庆市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