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例考试性强迫检查患儿的解析
A. 咨询者
那是在2012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正在出诊时来了一对母子,这位母亲无不忧虑地向我讲述了来院的目的:自己的儿子今年14岁,初中四年级,以往学习成绩相当优异。只因在上两次的考试中大题、难题全都做对,小题、简单的题却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扣掉了6分,考了114分,老师说不可理解。母亲听了更加恼火,就对儿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告诉儿子再考试时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再发生如此低级、愚蠢的错误就不客气,又说了许多伤人的话,儿子流着泪无言以对。
儿子确实很乖,此后每次考试都极认真地检查,但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下滑,因为每做完一道题就检查,总怕出错就反复地检查,当要做后边的大题时下课的铃声却响了,就这样几次之后,儿子的成绩明显下降了。一个月后就要中考了,母子俩都很着急。
B咨询面对面
针对孩子的问题我又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母亲极喜爱整洁,刻板又追求完美,是一名机关科室的主管,事业有一定的成就,对人对己的要求都很严格,标准也很高,没有要好的朋友,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儿子身上,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极少与同学来往,更不要提什么运动和游戏了;孩子的父亲是位高级工程师,不多言语,在妻子的“教导”下亦极少参与8小时以外的社交活动,对妻子的为人、教育方式虽颇有微词,但主导不了“局势”;孩子外祖母的最大嗜好就是干净,家具的摆放都由她来确定。
了解了这些,我便将孩子的母亲请出了诊室,让孩子畅所欲言:
我醒着的时间就是学习,妈妈非常关心我,但我感觉不到温暖,由于马虎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我很自责,辜负了妈妈和老师的期望。为了考试时不再出现错误,我觉得检查一遍不把握,就再查第二遍,不停地反复检查小题,耽误了做大题的进度。不过平时做练习时不会翻来覆去地检查。
现在我对考试都有些害怕了......但最大的收获就是妈妈对我不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说到这儿,小男孩的脸上露出了似乎很得意的微笑……
C 思考
1.在当今社会,压力就像灰尘一样无处不在,灰尘过多可以令人窒息,而压力过大则可以使人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甚至心身疾病,因此成立“心理保健调适中心”实属必要。
2.现实环境中的压力可以调节,而来自先天的遗传素质则较难改变,如本案例中患儿的姥姥、母亲都有过度追求整洁、完美问题,导致了孩子有强迫现象。当然最关键的是,要能认清家庭自身缺陷,不去扣动“扳机”,让遗传因素失去发作机会。
3.母亲十月怀胎,朝夕相伴,若教育好孩子,需“改造”好母亲。当然,父亲亦责无旁贷,争取不“靠边站”。
4.孩子是父母,甚至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仅仅看到孩子或仅仅治疗孩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家庭整体观或系统论观点。
5.真正的强迫症诊断易,治疗难,效果欠佳,将本例称为“考试性强迫检查”也许更为妥当。
D 诊断
诊断为考试性强迫检查。
诊断依据
1.反复不停地检查具有强迫性;
2.这一行为给当事人带来痛苦和烦恼;
3.当事人对这一行为具有自知之明,并主动求治;
4.强迫性行为仅局限在考试这一特定的环境中。
治疗
1.盐酸舍曲林25㎎,早晚各一次口服。从生物学角度减轻强迫与焦虑。
2.对孩子及其父母、老师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认识强迫检查的性质及特点,使孩子转变认知,增强自信,以消除对这一行为的恐惧心理。
3.建议孩子的母亲改变教养方式,建议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前提是协调观点。
4.每周一次心理辅导。
效果
1.一个月后反复检查的行为基本消失。
2.中考成绩优秀,公费考入本市的一所省重点中学。
3.现在高一成绩优异,对前途充满信心,要好的同学多了些,与母亲关系一般,与父亲关系好,但追求完美的心态仍时时处处见于他的言行之中。为此,我写给他8个字:越想完美,却愈残缺。我担心他理解出偏,故又附带上国学大师的语录: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