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办案“对于常人要讲技巧,从利他的角度理解当事人;对于疑似病人要进行司法鉴定,用科学方法指导案件定性;对于恶人要用重典,精准运用法律条款办成铁案”。这是大庆市第三医院院长姜文海2012年8月在全市司法系统举办的心理调适讲座中的精彩片断。这也是他在继市委党校举办的处级干部、公务员等系统心理讲座之后的又一次大型专题心理讲座。
为了缓解法官心理压力,增强法官运用心理学知识调处矛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司法队伍素质和司法公信力,近日,市法院邀请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姜文海举办了“法官心理调适”专题讲座,市法院全体干部聆听了讲座,各县区法院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收听、收看了讲座。今年以来,姜院长先后六次为我市处级干部、公务员、公安系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专题讲座,受到热烈欢迎,并引起强烈反响。
姜文海院长对到场的全体司法干警说:“你们是用忠诚和廉洁书写公正,我们是用爱心和同情书写病历”。医院和法院的工作性质有异曲同工之处。他指出:身体健康人生之本,心理健康幸福之源,道德健康事业之基。身体健康决定生命的长度,心理健康决定生命的宽度,道德健康决定生命的厚度,三者共同决定生命的质量。法官的心理健康更是人生质量、家庭幸福、廉洁自律、事业成功的保障。
姜文海院长针对法官工作压力大,给出了排解压力的建议:一是要正确理解。理解当事人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导致的情绪不稳,甚至偏见和误解;二是要正视现实。趋利避害是当事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三是要尊重科学,即压力能量守恒定律。压力一旦形成不会自行消失,所以要以积极心态,通过倾诉宣泄,消遣娱乐的方法,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释放压力,防止受到负面情绪的侵害。
姜院长还针对法官常见的攀比自卑,消极倦怠,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结合心理健康问卷测试,对法官提出的心理问题和困惑逐一进行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
姜院长的精彩讲座,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兼顾,通俗性与趣味性并重,不仅讲授了心理保健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更传递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生活原则和工作方式。他提出的针对疑似精神心理疾病当事人,要通过司法鉴定给办案提供科学依据,对司法干警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这次讲座对于提高司法干警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推动公正、能动、为民司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报通讯员 苏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