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62岁,高中文化。退休后她在家闲坐不住,总想出外找人聊天,而身边的同事大多都有自己的事做,儿女们也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平时连找个可以聊天的人都没有,心烦不已,于是家里便成了她唯一的消遣地。一个人若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而且又是无事可做,就会想东想西:想童年的乐事,青春的冲劲,恋爱的甜蜜,中年的成功……。越想心情越不好,常常一个人独自流泪。儿女们想让她出去散散心,于是拿钱让她自己外出旅游。谁知这一举动更令刘女士伤感不已,她觉得退休后连儿女都在嫌弃她。
刘老师的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老年人的心理习惯之一是爱回忆往事,不愿意往未来想,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未来不甚乐观。其实,人一老,便会胡思乱想,情绪极不稳定,大多数退休的老人时不时都会有被人冷落的感觉。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刘老师就是因为有了被冷落感,才会情绪不好。其实老人们要求的并不多,他们只是需要一份来自周围人的关爱,一份来自心理上的安全感。还有,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大多数比较现实,要求眼下有事可做,让精神有所寄托,不至于闲得发慌,尤其是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离退人员更是如此。
冷落感的成因
随着离退休带来的工作环境和职务变化,感觉过去周围同志向自己投来的那种热情、尊敬的眼光越来越少。某些单位甚至把离退休老人应享受的福利也给遗漏了……由决策角色转变为平民角色,“门前冷落车马稀”现象一时难以适应,这和他们在职时那种受尊重的温暖感相比,一种“人走茶凉”的被抛弃感、离群后的寂寞感油然而生。还有的老人由自食其力的劳动角色转变为被供养角色,容易产生经济危机感,自尊心受到一定打击,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降低,家庭权力变小,这也容易产生被冷落感。
冷落感的防治
①陪伴。有被冷落感的老年人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伴。因此,当老年人的情绪很坏时,晚辈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他们;否则,被冷落感有可能使老年人的情绪急速恶化,导致不良后果。陪伴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而且通过双方交谈,可以使他们压抑在内心的情绪得到疏导,心情也会舒畅些,因此比较容易摆脱苦恼的困扰。
②倾听。倾听和理解是最好的安慰剂。与老年人交谈时,除了说些安慰、支持、激励话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静心聆听,并引导老年人尽情地诉说,让他们“跟着感觉走”,想到哪讲到哪。这样他们的情绪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在交谈中最忌讳随意打断他们的讲话,随意否定他们的看法,或者以自己为中心滔滔不绝、大发言论。
③疏导。一般来说,老年人的不良情绪都是由于不良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困难所引发的。 倘若不能帮助他们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情绪状态就不会得到矫正。恶劣的情绪往往会影响老年人的认识能力,造成“一叶障目,全盘皆黑”。旁观者清,这时需要向情绪低落者伸出心理援助之手,你最好帮助老年人分析面临的困难并且引导他们选择多种解决方法;对不能解决的困难,则要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并采取客观现实态度,选择新的生活方式或变更诉求目标。
主任医师 杨海波 电话:509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