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期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自杀率高发国家,每年约有28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尤其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并且年龄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5岁-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而是自杀。 花儿样的年华,多彩的青春,为何会自灭? 作者依据自己多年的临床专业经验,查阅国内相关文献后发现,导致个人自杀的原因可能不是某单一因素的简单作用,而是诸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深入研究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或许有助于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
早殒的生命
《中国大学生》杂志2001年9期上刊有一则心理个案:1996年3月,大三下学期刚开学第一天,22岁的他服药自杀了。他的遗书中这样写道:“我的死跟任何人没有关系,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人没有选择生的权利,但是可以选择死。而我选择了它,选择了死亡……”他为什么选择死亡?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他是个优秀的学生、孝顺的儿子。
《羊城晚报》2001年5月9日载:沈阳市一名13岁小学生,因错写‘夫、斗、庙、程’四个字,被老师罚写三千遍,小女孩在将每个字都写了满满三页之后,终于不堪重罚,于5月7日夜在家中服药自尽。
2004年高考前夕的6月,寒窗12年的高中毕业生们正紧张繁忙地备考,江西省某重点中学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投河自尽;无独有偶,2007年湖北省一名高考学生自认为高考失误,在成绩通知前一天服下一瓶安眠药再也没有醒来;2009年青海省西宁市一高三学生因第三次模拟考试成绩没有像前两次模拟考试那样名列前茅,即跳楼结束了年仅18岁的生命。
2011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成都市一名14岁少年乘车至距离家100多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市,将自己悬吊在游乐场高高的铁架上。人们按他口袋里揣着的写有父母姓名及电话的条子通知其父母,父母心急火燎地赶到出事地点,悲痛欲绝。
2012年的6月份,是决定许许多多青少年命运的日子,因为在这个月里要应对高考和中考。而正是在这一时间段里,有人欢喜有人忧,喜就喜吧,因为有令人喜悦的事儿,而忧的呢?听说上午考完语文时有的孩子哭了,下午考完数学时有的孩子跳楼了……唉!自杀有一个都嫌多。而自杀,古已有之,在当今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依然非常沉重,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人类学家、教育家及政府部门十分关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