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今年九岁,刚上小学二年级,却已经换了三个学校。现在这个学校的老师又要劝琳琳退学了,她妈妈皱着眉头说:“在幼儿园时,老师对她就很头疼,上课总搞小动作,和小朋友打架。背儿歌、做手工需要我们帮她完成。在家不听话,爱发脾气。”“她有兴趣爱好吗?”我想进一步判断琳琳的注意力维持时间。“看动画片是她比较感兴趣的,时间可以长一些,但手脚也会乱动。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她了!”
经诊断,琳琳患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英文缩写为ADHD。它是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情况下,表现为以注意力涣散(不专心、分心)、多动和冲动为行为特征的神经生物学疾病。是什么导致ADHD呢?目前有各种不同的假说。但其根源来自神经及化学性的解释占了大部分。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脑中有主管学习、自我抑制、产生动机等的网状活化系统,而在网状活化系统内,有主管注意力的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等神经传导物质。专家认为,当缺乏这些物质或这些物质有异常时,即会诱发ADHD。通俗地说,就是脑内儿茶酚胺水平不足,导致大脑抑制功能不足,难以过滤无关刺激,患者对外来刺激不加选择地做出反应,从而出现ADHD的症状。除此之外,亦有解剖学、遗传性、环境性等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因此家长不应该有“我的小孩患了ADHD是我的错”之类内疚、自责的想法。
ADHD的危害是广泛性的。学龄前主要表现为行为紊乱,如频繁的打架,容易愤怒,部分 ADHD 儿童具有高攻击性;无法完成有结构性或有订立目标的活动,虽发育正常,但在语言能力、画图、使用剪刀等要求协调性的活动较落后;注意力集中时间比其它儿童短,而且容易散漫;因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为而容易受伤,与其它小朋友同享玩具或依顺序等待困难,常常擅自去抢别人的东西。在学龄期可表现为在教室里无法安坐,即使是上课,亦会到处走动,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无法专注于课业或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自我整理、打理能力差,常有脏乱现象;因缺乏自我抑制( 冲动性 ),各种行为问题会逐渐增加;在语言方面也具有冲动性,而且不停地吵闹;当受到压力时,会更无法掌控抑制能力,常有冲动行为,并因为上述现象失去自信。ADHD在青少年期常见的问题是因长期地环境不适应与经历挫折,失去自信、感到自卑;因缺乏社会性技巧,在交友方面感到困难; 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逐渐下滑;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或打架,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会有旷课倾向。过去认为,随着年龄增长, ADHD 现象会逐渐消失。但是根据最近的研究,有 30-70% 左右的 ADHD 案例,会持续到成人期,在成人期他们会经历如下问题:学历低;缺乏社交技巧;自信心低;常常感到不安;无法镇定,且会持续出现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相关问题;滥用酒精毒品及药物的危险性变高;仅有 30-40% 的 ADHD 成人患者能适应日常生活的作息。
ADHD的治疗目标主要有两大方面:1.控制核心症状,目的是减少破坏行为或与环境不相适应行为、改善学业表现、在自理及完成分配任务等方面更加独立。2.改善社会功能,包括改善与父母、老师、同伴关系和提高自尊心。目前治疗ADHD的方法有三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多数ADHD儿童在服药物后多动行为或认知功能都有改善,但传统药物为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苯丙胺,这类药物剂量很难掌控,药物副作用可导致因营养不良影响骨骼生长和成长发育以及药物依赖和诱发抽搐等问题。近年来一种非中枢兴奋剂-托莫西汀被68个国家应用,全球有600多万患者接受该药的治疗,被专家认为是ADHD维持治疗的首选药,很多国家将其列为ADHD治疗的一线药物。心理治疗:主要针对ADHD患者的情绪、亲子关系、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展开,这些方面对于ADHD患者适应社会、发展自我是非常有益的,但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本身的症状效果不明显,可作为ADHD的一个常规辅助治疗出现。行为治疗对改善儿童行为有明显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学校及家庭行为控制等方面。行为治疗是ADHD的必要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的药物治疗很可能随着停药效果就消失了,但如果同步配合行为治疗就会在停药后保持某些有效的行为特点。